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论科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摘要:科学与绘画艺术是人类理性与感性的集合,我们用感性的情感去创造艺术,用理性的逻辑去推导科学。但基础科学和现代艺术的突发性发展将本就一体的科学与艺术在近百年时间出现了分化,这让我们得重新思考科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因为本就同一棵树上生长出来的分支科学与艺术都促使着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需要并把这些生理上的情感需求提升到纯粹的生存文明的高度,让我们寻找至真至美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关键词: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创造性

一、科学与绘画艺术的同一性

(一)感性的科学。科学的理性是科学研究与科技前进的基础堡垒,在实验推导过程中的过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用理性的唯物主义思想去阐述现实的存在,这样看来理性因素占领了科学研究的全部,但是这并非如此,正因为感性因素的存在,能解决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或解释的现象,这种猜想是科学中难得的创造性,这与绘画艺术上的创造性如出一辙,都是在科学或艺术上纯粹地对专业的思考方式。例如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不小于3的奇数都是任何三个质数之和。在数学科学这个需要严密逻辑证明的科学领域,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用感性的直觉猜想出来的结论得到了同是数学家欧拉的回应并给出了另一个推论的猜想:任何偶数都可以是两个质数之和。这些例子都是利用灵感、顿悟、感知的感想因素去启迪还未探知的科学边界,这难道不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吗。英国生物化学诺贝尔奖得主彼得·米切尔用“浪漫”来形容科技工作者,他觉得“浪漫”在科学研究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因素,因为科学的理性大都应用在推导与实验的环节,这个环节是被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主导着,而科学家只是将客观存在的规律按部就班地将对应入座,这时人类独有的感性的、无意识的、直觉的思维可以灵光乍现般给予引导进而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如果所有的人们偏见地认为科学毫无感性成分,那我们的科学才真正走到了边境。

(二)理性的绘画艺术。长期以来我们总把文学写作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当成人类感性思想的结晶,在那充满理想、浪漫、灵感的国度中,如果用理性的方式去进行绘画创作,那无疑是像工匠按照图纸去制作物件一般没有情感和内在精神工艺品,但这并非是绘画艺术所涵盖的一切,早在希腊的古典艺术发展时期,理性、逻辑、规则、和谐在雕塑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米隆就是这一时期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他的《掷铁饼者》是古希腊完整的理想化男性身躯的一尊雕塑作品,他的每一寸肌肉的张弛与身体比例结构的把握非常精确,这种堪称解剖式的雕塑艺术冷静科学而又优雅,将动作的重心用完美的结构力学所诠释。理性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方式被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艺术家打破、推翻、重建了强调感性自我思想的绘画艺术,例如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思想冲击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艺术与科学的对峙却越演越烈,人民需要通过一种清晰的手段将这两种学科分辨出来进行更细致的思考与研究,这是在同一性上的差异研究,不只是对于科学与艺术而言,而是对于理性与非理性、想象与现实、浪漫与严谨等一系列情感的差异分析,但这种差异化并不是科学与艺术上的绝对差异,只是在专业层面上的片面的部分的不深层的区化。近代著名诺贝尔物理获得将的粒子物理学家卡罗·鲁比亚在科学与艺术的理性与非理性中说道:“对我而言,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许多人认为科学发现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数学证明和公式推理使得这个过程显得十分正规严格。但我却认为科学发展现实在是一个非理性的过程,它只是一个直觉最后被证明的是事实而已。”[1]在鲁比亚看来,科学与艺术在艺术家与科学家心中都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有着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创造思维,并且是优秀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创作或研究过程中所必须具备,过程与成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通过理性的信息处理得出一种概念的行为模式去解决或应对将要发生的问题,这是我们思维的方式所决定的程序,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瞰,绘画艺术与科学汇入的是同一条人类文明的河流。

二、科学与绘画艺术中的创造性

(一)科学中的创造性。科学与绘画艺术中的想象是创造性的,对于这两门学科而言创造性是真实存在或存在过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以来,6000年的人类文明使用着这种创造性达到了如今文明的状态,我们常常对于创造性的意识理解限于艺术方面,对于科学的认知是发现整理客观世界的规律,但在关于灵感、直觉、猜想等主观的创造性方面,彭加勒认为:“我们应当仔细审查假设的作用,不要对假设简单地加以责难,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它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往往是合理的。[2]”猜想假设在他数学领域的经典三体问题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彭加勒提出“任何一个单连通的,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的球面。”这种高纬度的猜想显然是三维生物在客观世界不可能用推导实践的方式去证明的,只有用对三维的思维去思考高维度的时空空间,显然在我们看来是一种直觉上的猜测,但在科学研究中确确实实的是一种实验推演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方法能去发现那些极小或极大世界状态,这种状态在现有基础科学上是不能被推演和证明出来的,理智在其中也无法对抗未知,只有通过想象对未知进行描绘定义美,最后用未来的基础理去论证猜想的可行性,显然这是漫长的,科学的探索道路不就是这样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向前的吗,这然而在面对真理的巨峰下,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为了揭开宇宙世界的真想而努力着。

(二)绘画艺术中的创造性。艺术的发展史是一个感性和理性跌宕起伏的状态,从希腊时期的理性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亦或者到后来主观情感所主导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再到当代理性感性兼容的现代绘画,道路总是围绕着理性与非理性而活动,而近两百年来现代艺术的发展,创造性在艺术中的地位愈来愈重。20世纪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立体主义解释晦涩难懂的高维度世界关系,在二维画纸上创造了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空间、状态的画面。例如巴勃罗·毕加索在《亚威农少女》画面中五个女裸体抽象变形,左边三个是传统的埃及古典式女人妆貌,右边两个似野蛮人的形态,这些块状的形体在二维的平面上有着超越三维尺度的情感,完整而连续的像我们传达某些关于性的暗示,也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学院派推崇的透视科学与造型比例,从此以后我们可以理解绘画是一面镜子的事实,但绝不承认绘画艺术就只是一面镜子,绘画艺术再也不只是单纯的一面反应客观生活的镜子,也不是记录史实的画卷,更不是教化人心的工具。绘画艺术伟大的创造性可以开启人类精神文明新的世界,并看清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三、结束语科学与艺术的讨论至今依然喋喋不休,我们对待科学与艺术的态度也逐渐宽容,潘诺夫斯基说:“人文科学并不与自然科学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补充。实际上。这两者互为前提、互为要求。科学与人文科学是姊妹,它是对知识的纯然的、自身独立的追求,而不是某种服从于实用目的的东西。”我们必须尊重科学与艺术,无论之于那一方面而言,它们都是人类文明高阶层次的结晶。

参考文献:

[1]戴吾三刘兵.科学与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李建盛.艺术科学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英)赫伯特·里德[M].艺术的真谛.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英)布伦丹·普伦维勒[M].20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应沂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1月

[5](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M].艺术与观念.宋协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