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堂吉诃德》中的矛盾性:从骑士精神到反讽与批判

image.png        在作者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荒唐行为总让读者啼笑皆非。有人拿他和阿Q比,有人拿他和卡利古拉比,有人拿他和哈姆雷特比;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勇士。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生活的滑稽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老式乡绅,有着几个奴仆与些许家产,虽不是十分的富裕,却也足够让他安度余生。但他在阅读了骑士文学后,抛弃了平静而安稳的乡绅生活,因过于入迷而走火入魔,在骑士荣耀的驱动下,丧失了理性地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甚至败光家产也要遍体鳞伤地与自己设立假想敌不断与其斗争。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拥有着勇敢无畏的精神,不懈地追求自己理想的可敬的人物形象。他在孤独而又执着地沉溺于自己的骑士世界中,从他决定出发的那一刻起就从未放弃过自己的骑士梦,无论是书被烧,还是没有头盔,还是一次又一次输给自己的“敌人”他都不放弃,他真诚善良,有着十足的正义感。尽管外人都觉得他疯了,尽管他的行为贻笑于社会,尽管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他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甚至险些丢失了性命,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一直到临终才恍然大悟。通过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对比,堂吉诃德展现出来的复杂矛盾的多重“骑士”形象,让读者在荒诞的喜剧中感到了其藏于内在的讽刺悲剧。

一、沉溺在幻想中的孤独

离群索居的人不是怪物就是天才,堂吉诃德是前者,他是一个注定失败的无知幻想者。

当堂吉诃德看到骑士文学的时候,中世纪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现实生活中的骑士也早已走向没落。所以从客观层面上来说,堂吉诃德给自己定义的骑士身份,想象出来的游侠世界,都只是虚幻的,是不可能存在的。虽然现实如此,但堂吉诃德在读了骑士文学之后,便脱离实际地沉溺在了自己幻想的骑士世界中,他羡慕骑士做派,所以勇于朝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出发,也赞赏骑士精神,做出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行为。堂吉诃德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理想。因此这个人物被贴上了理想主义者的标签,他在完成一个注定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堂吉诃德为了自己的骑士理想,依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动,一共出行了三次,但每一次皆是失败而归。他怀抱着自己满腔正义所做的事情,却往往获得的是相反的结局,展现的也是与常人不同的疯癫形象。在堂吉诃德第一次出行的时候,他想要解救一名被打的牧童,他用“救世主”的身份命令地主给小孩松绑,结果在他走了以后,小孩却被地主绑在树上,受到了更加严厉的抽打。第二次出行路过郊野时,他看见了几十架风车,并把风车臆想成是被施了魔法的巨人。在他的邻居向他提出了质疑时,堂吉诃德仍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责备邻居胆小。他骑着他的瘦马,一路向风车冲过去。举起手中的武器,一次又一次的向风车发起进攻,却又一次又一次的被风车连人带马打翻在地,狼狈不堪,最终受了重伤。再到堂吉诃德认为两头要献给国王的狮子是魔术师用来对付他的时候。他开始逼着管狮子的人把狮子放出来和他打一架,众人也一再劝阻他,但幸好狮子当时并不想出笼子,不然堂吉诃德也难免又获一身伤。堂吉诃德所作的事情皆是贻笑于现实社会,他会把穷旅店认为是魔堡,会把羊群认为是魔法师的军队,会把苦役犯认为是自己的受难同伴,堂吉诃德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中,受尽别人嘲弄,但他却浑然不觉,在自己认为正义的事情上,总是会勇敢的站出来,执着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在四处碰壁的过程中,他虽有着不考虑回报与后果的锄强扶弱的美好品质,但其因沉溺在幻想中的悲凉结局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敌人”还是“受难者”,都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世界。他的惩恶扬善的正义感,他的蓬勃的骑士精神,都没有给现实世界带来任何的有益影响,反而在一次次的出行过程中,不仅伤害了比人,自己被打的满身是伤,被别人装上牛车拉回家,被公爵残酷捉弄,被弄断肋骨,削去手指等,直到险些失去的性命,才被亲友送了回家。

堂吉诃德这些荒诞怪异的行为认为处处都有与自己斗争的敌人,处处都有魔法的思想背后,可见的是他的孤独。堂吉诃德的前半生都是平平淡淡度过的,是一个没有什么成就的老好人,当然也没有交心的懂他的人。他确实有很多朋友,也有一个侄女,可他在精神上可以说是非常孤独。在他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世界,都有自己所职守的东西,可能没有几个真正理解他并倾听他说话的人。人们对于他阅读骑士文学的劝阻,也是非常粗暴的一刀切。所以才会让他沉迷于骑士文学,从骑士文学中去感受惊心动魄,或许也正是因为此,他才会沉浸在给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他对自己的理想如此的坚持,他愿意承担一切的风险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但他无法认清现实,他的无法自拔也只会加深他的人生悲剧,因为时代大势并不会因为一个小人物的挣扎而有所转变,他没有办法把世界变成想象中想样子,骑士道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不论堂吉诃德有多异于常人的坚持,也注定了他的行为是个没有意义的笑话,其梦想破灭的悲剧现实也终会出现,不懈的坚持所带来的不是现实中的希望,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恶性循环。

当我们在笑堂吉诃德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和堂吉诃德一样,为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做出过一些等到自己幡然醒悟的时候才发现荒唐可笑的事情。只不过堂吉诃德没有看清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断层,他将自己关在了自己的理想世界中,着实让人可悲。

二、坚持于本心的执着

在堂吉诃德沉溺与于幻想世界荒诞行为的背后是他的正义信念与无畏精神。

在堂吉诃德决定去做一个骑士之后,他始终充满正义感,从头到尾都充满了侠义精神。为了实现自己异于常人的理想,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与嘲弄,越挫越勇,一次又一次的向自己的目标出发,百折不悔。虽然他满怀真诚做出努力终究只是白费力气,但他是一个坚持于自己的本心,愿意为了社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敢于为理想不懈奋斗的人,这种精神值得让人敬佩。他做出的事情越荒诞,他身上的崇高道德就越明显。

在堂吉诃德为第一次游侠出行准备时,他收拾好行李,整理好盔甲正准备出发,却发现自己少了一副头盔、少了一匹良驹。虽说没有骑士必备的道具,但他也没有轻言放弃。他只能为自己做一个纸糊的头盔,牵出自己那匹又瘦又老的马。又瘦又老的马自然跑不快,纸糊的头盔自然也不能抵挡敌人的攻击。但堂吉诃德竭尽自己所能,为自己创造条件,即使他什么也没有,他依旧执着地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进。

当堂吉诃德看到小男孩被地主打的时候,感到义愤填膺,抓住地主就训斥一顿,并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打小男孩,地主也当场答应。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是一个充满乐观的有效帮助的结局。但实际上当堂吉诃德走了之后,小男孩被他的地主打得更狠。堂吉诃德在自己的游侠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努力,勇于保护他人的正当权利与人格尊严,他同情被压迫的人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但他每一次做出的努力,实际上都与现实刚刚相反,他最终真正获得的终究是失败。虽然四处碰壁,但堂吉诃德像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人们的讥笑与嘲弄也不为所动,当他走到下一个地方,碰到了自己新的“敌人”,他也没有半点退缩,不畏与敌人厮杀,在屡屡受挫中,堂吉诃德也越挫越勇,他的偏执的坚持是为了整个社会。

堂吉诃德的坚持,真正看来终究是徒劳,但他越挫越勇的坚韧精神在让人觉得可怜时更多的是值得人敬佩。虽然堂吉诃德生活在他理想中的世界,尽管如此,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尽管在艰难险阻的理想追求之路上碰壁碰得头破血流,他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走,不计自己的投入与自己的收获相比是否值得,可以说,只要理想还在,只要社会没有变成他想象中公平正义的样子,堂吉诃德对于骑士之路的追求就永远不会停下。

堂吉诃德的理想是纯粹的,他用骑士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向导。在他的骑士世界里,除了惩恶扬善,与专制统治作斗争,发挥自己的正义感之外,他对杜尔西内娅也是拥有着骑士精神中的爱情,他愿意终生为自己的意中人效劳,希望获得爱人的青睐。在第一次游侠出行中,堂吉诃德碰到了一个商人,因商人不承认杜尔西内娅是一位绝世佳人,两人便打斗起来,直到堂吉诃德躺在地上满身是伤,无法起身,这场打斗才结束。面对自己心中的骑士世界,堂吉诃德勇于维护,他坚守着自己的正义之道,能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敌人”进行抗,头破血流也不认输。尽管这一切都是虚幻的,都只存在于堂吉诃德的想象之中,但这也并不能掩盖他的正义之心与善良之义。

堂吉诃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与纯真的信仰,正直是他一切行为的基础,他痛恨专制残暴,对弱者充满了同情,勇于捍卫人们的尊严道德,并且希望建立一个充满着公正的世界。在堂吉诃德解救苦役犯时,他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权利,所以把人当奴隶是一个错误而又残忍的行为。正因如此,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自己的道义的。堂吉诃德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骑士之道,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不断拼搏,在屡屡受挫中不畏艰难险阻,热衷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甚至为了社会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堂吉诃德身上既有喜剧性,又有着悲剧性,是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有着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

三、结语

堂吉诃德是一个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碰撞中产生的荒诞的骑士形象,他向往理想而又脱离现实,孤独的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既对爱情忠贞,也对专制痛恨,对正义坚持,是一个追求自己的骑士之道的疯子。他既崇高又荒谬,是一个虚幻的追梦者。他天真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终究是虚无缥缈的,他忽略社会的客观现实,而去相信一场永不可能成真的美梦。但是美梦终究会破碎,现实终将会到来,在堂吉诃德的弥留之际,他才醒悟过来,认识到了自己的愚昧与无知,并在遗嘱中说不允许自己唯一的亲人,也就是她的侄女将来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这与他之前沉迷骑士小说而做出的种种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理想中的骑士英雄最终清醒过来,归于平庸,留给读者的终究也只有可悲与无奈。

在荒诞的故事与疯癫的形象的讽刺性描写中,蕴藏的是塞万提斯对社会现实的概括与批判,以及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塞万提斯沿用了骑士小说的结构去创造了这部反骑士文学的作品,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一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生动说明了骑士制度的腐朽,抨击了西班牙当时的骑士小说与骑士制度,并在其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告诫人们要从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唐吉诃德.[西]塞万提斯,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蒋超.浅谈《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塑造与主题[J].文化学刊,2019(09):95-97.

[3]王珠利.《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读[J].今古文创,2020(05):13-14.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