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服装色彩发展演变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对服装的色彩颇为敏感。大多数人都很注重自身服装颜色的搭配,走在潮流顶端的人对流行色更为关注。服装色彩的使用,在现代已没有了限制,但在中国古代,却有着浓厚的等级分级。

服装色彩和款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二者缺一不可。服装款式影响着服装色彩的范围和搭配组合关系,相反,服装色彩往往补充和完善着服装的款式。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服装色彩和服装款式的关系,如果色彩与款式之间的搭配不合理,将会削弱服装整体风格的表现。

中国上古时代是从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到公元前21世纪的青铜时代,这是服装史上的萌芽与自然时期。原始人类对服装的认识轨迹从朦胧到清晰的,直到现在我们对原始社会服装的研究,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记载与考古学家的发现将与服装有关联的事物连接起来,来追溯服装发展史的来源。

色彩: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与龙山文化等原始时代与服饰现象有一些相性,这段时期前后跨度三千余年。我国远古人类创造了丰富的陶文化和石骨器文化,发明了十分重要使原始的纺织工具和材料,服装萌芽一出土就根深苗壮,原始社会服装色彩竟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片灿烂景象。我国服装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旧器时代,当时服装的色彩也是一些简单的色彩,通过相关文献我们知道,当时人们将兽皮和树叶等拿来用以遮体御寒。

奴隶社会的时间前后跨度约一千六百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已经很成熟,极大地加速了先民的思想从朦芽到沉积这一发展过程的认识。这个时期的服装,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定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文化方面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特色,一是将宗教意识和统治者的需求相结合,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强烈的象征意义,二是出现了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这两个基本的形制,规定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服饰制度,在朝廷官员和民间推动,可以看出服装色彩与款式的发展与礼制有关。

色彩:这一时期的服装色彩带有明显的等级区分,商周时代在服装的服饰、色彩上表现尤为突出。乾为天没有亮时叫做玄色(黑色),坤为地,是黄色的意思,因此最初的上衣下裳分别是上玄下黄的服装色彩。夏商周三代都崇尚不同的颜色,夏代尚黑,周代尚赤,商代尚白,以示火克金之意,赤衣不可用于养老,故周代兼用前二代衣色,定为玄衣即上缁衣,下素裳。

三国至魏晋南北朝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灿烂景象,对服装的时尚起到意外的导向作用,服装的融合出现在这一时期,促进了服装的向前发展,并为隋唐以后的服装鼎盛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文艺术基础。隋唐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政治相对稳定,使唐代服装达到了绚丽夺目的境界,为后来服装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宋代追求素淡朴实的社会风尚,在市井文化的推波助澜中,使一度飞扬放旷的唐风收敛为简约儒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谨慎和拘束,由绚丽到素雅正是这一时期服装变化的重要特点。辽金元少数民族服装的形式和取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文化的水平有紧密关系,注重服装的实用功能如御寒、征战、狩猎、劳作导致服饰简朴,色彩单一,造型不求装饰,更加注重服装的实用性。

色彩:这段时期的服装色封建社会服装色彩彩和服装款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一元化的政治瓦解,出现了一种创新的色彩缤纷的多元文化场面,色彩绚丽多彩,变化丰富,对服装色彩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品色规定,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其中以唐代最为典型。

解放初期的主要服装色彩

当时全社会崇尚节约简朴,流行素雅美,服装趋向实用,由于中苏关系联系紧密,在服装色彩上也显现出苏俄风格。色彩主要以灰色、蓝色为主,也有一些带有颜色的服装如大红小棉袄。到19 1 1年,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从国外回来的孙中山率先引进西方服制,南京临时政府所有官员无论官级大小同穿一样的制服。从此,在中国社会实行了两干多年的传统冠服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被废除,取消了陋习,中国服饰进入一个开放、融合的发展时期。“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外来服饰文化逐渐被本国人民所接受,服装中吸收了许多西洋现代元素,同时“五四”运动使更多的妇女思想得到了解放,改变了传统的穿衣观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服装色彩

进入“文革”年代,全国上下都处于政治斗争中,狂热的运动使国家各种制度形成无章状态,极大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给经济建设和国民收入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同时在极“左”政治思潮的文革服装影响下,狂热的青少年把斗争和尚武视为理想的追求,加上解放军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的身影,出现了许多像雷锋、王杰式的英雄模范人物,所以绿军装在青年人心目中就倍感亲切,成为年轻人崇尚的服装。旗袍和西装都被视为“四旧”、封建余孽、资产阶级意识,服饰单一,通过服装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的人越来越少,这个时期人们对服装款式认可高度一致,服装色彩极度单调,款式也相对单板。军绿色以及蓝、灰、黑成为主要的流行色,传统的旗袍、显露女性体形的服装、个性明显的服装、色彩艳丽的服装都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所谓“奇装异服”进行封锁批判。人们在购买服装时考虑更多的是结实、耐穿,在色彩方面多选用中性的比较耐脏、耐洗的颜色,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服装色彩时代,浪费与过分装饰不实用的设计被抛弃。

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服装色彩

改革开放时期的服装色彩:“文革”结束后,由于政府采取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服装业也慢慢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服装市场开始出现复苏、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开放。全国各地相继建立服装院校,开办各种与服装设计有关的专业,提高了专业服装设计的能力和国民服装穿着的审美水平。同时,政府提倡人民积极消费、美化生活,国家领导人带头穿西服。比较时髦的年轻人率先穿起款式新颖的服装,追求新异、个性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服装的流行周期大大缩短。服装色彩变化多样,色彩选用大胆,样式变化丰富,如牛仔装,其服装特点面料为主,服装分割用橘黄色明线辑缝,随着时间的延伸,牛仔装由原来单一是以单色的蓝色发展到多种色彩。牛仔布也向多原料、多花色方向发展。同时,牛仔装与异色面料拼接设计也是年轻人追逐的一种新时尚。70年代初,化纤面料问世,服装面料多样、花色丰富多彩,印花技术也开始在服装中运用,人们开始摆脱老三色、老三样服装,追求新的服装式样。

现代的主要服装色彩

现代的服装色彩由于国际化化的影响,服装色彩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首先,基于现代服装色彩与款式的理论,色彩比例、明度、均衡、视错等设计手法在服装设计中得到运用,对服装色彩设计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对服装色彩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服装色彩与款式两者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服装色彩和款式之间是不可分割,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界条件的变化(如有些服装在不同的光照下会改变自身的色彩)这种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服装的色彩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从而给服装款式带来更深程度的设计理念,以及服装色彩的运用和色彩在面料上的处理可能会对服装款式的设计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在服装款式、面料的接缝的开发这些可能会对色彩和款式的变化和影响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

作者简介:吴钰蓉,胡益瑞;湖北美术学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