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生态整体主义美学观下自然纪录片的意义表达 ——以《天·地·人》为例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大多生活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之中,对鸟语虫鸣倍感陌生,对生态少有了解和亲近。人类文明诞生于对原始自然的剥削与改造,以优于其他自然生物的智慧建立起了一个专属的世界,在方便和保护人类种群的同时,也慢慢将自身从自然中剥离,当“生态”变成“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畸形。而自然纪录片通过纪实的手法优势,可以将真实鲜活的自然界展现在人类眼前,唤起人类对自然的亲切感,在审美的愉悦中,回归自己的“故居”。雅克·贝汉在《天·地·人》三部曲中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表达,对生物主体性的确认,有助于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的联系,从而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美学;自然纪录片;《天·地·人》

作者简介:贾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生态的原初含义,是生命的联系。所有生命就像生态系统这张大网上的节点,相互依存、彼此联系。而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淡漠这种联系,试图将人类所属其中的生态对象化,将其他生物作为发展自身的手段,就像是手扯生态之网一端,一边编织精彩的人类文明,一边消解这张“大网”。在人类与生态的关系日渐紧张的今天,自然纪录片作为可以真实展现自然的生命联系的手段则非常重要,除了科普,自然纪录片还通过真实的视听表达向我们传达深刻的生态美学思想,使人类在对生态的审美中反思自身的行为。

1自然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自然纪录片具有纪实性,可以真切展现生态之美、万物和谐之美。这种原生态、真实的审美体验可以使受众产生内心震撼,唤起对自然的热爱与归依感。同时,创作者们精心抓取“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生态之美,将其与自身的生态观点进行结合,生态美学思想也可以随着这种可视、可感的表达,直抵受众内心世界,使受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并唤起人们的反思。

2《天·地·人》中生态整体主义的美学观

自然纪录片是生态美学理论的一种实践,而《天·地·人》三部曲作为这一类型中的佳作,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美学思想。

生态整体主义美学思想形成于20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通过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认为人类真正的文明应该是与其他生物乃至土壤等相互依存,保持一种合作的状态。他将人类看成是生态整体中的一员,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的三原则。而罗尔斯顿则在利奥波德思想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这两个原则。伯林特也提出了“大环境观”的生态思想。生态整体主义美学观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点,力求万物和谐共生。

2.1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审美角度,就会看到什么样的自然界。在“地”篇《微观世界》中,雅克·贝汉从生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球。在这里,动植物皆为主体,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仅供利用、剥夺,为人类服务的客体。我们会吃惊的发现,动植物的世界也有着丰富的乐趣。动物们觅食、梳洗、求偶,面对着它们的生活困扰,坚强的生活着,植物也在和恶劣气候的抗争中努力生存着。在这里,世界静谧、时间漫长。我们欣赏一朵蒲公英的花开花落,看到对我们来说清凉舒服的一场小雨给这些动植物带来的惊天灾难。人类社会中久违的自然声音次第出现,另一个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审美视角的转变,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自然界。这些作品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下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当我们把生物界也作为主体来看,尊重这些人类以外的生命,才能看到这个充满魅力的生态自然。

2.2“大环境观”的生态思想。伯林特提出了大环境观的思想,即“自然之外并无一物”。他说:“环境不与我们人类相分离,我们同环境结为一体,构成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之外并无一物,一切都包含其中。”这里的“自然”并非外在于人、与人对立的外部环境,而是包含着人在内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实“大环境观”的生态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渊源已久,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很难看到与人割裂的环境,很难看到主客体的对立,我们的文化环境中,更多的是与人为一体的“天”,在“人”与“天”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和生态自然,和“天”永远紧密相依。对比各家各派,无论是儒家的“位育中和”、“民胞物与”;道家的“道法自然”、“万物齐一”;佛家的“众生平等”、“无尽缘起”等都是讲天人之际的“生态系统”。而这种生态思想在近现代也影响到了诸多西方生态哲学家与美学家,例如梭罗、海德格尔等。

2.3生态和谐美。和谐美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关联,也在当代社会备受关注。“天人之合”不仅是我国传统生态文明与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塑造了中国的生态文化,同时也是《天··人》三部曲中所表达出的审美追求。在“天”篇《鸟的迁徙》中,创作者通过候鸟飞过高山、大海,飞过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城市,通过人类社会的小男孩给鸟儿解开绳索、老人给小鸟喂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地、人”和谐统一、真挚自然的美丽画面,也过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之后,大自然所给出的报复来告诫人类破坏自然所要承受的惨痛代价,告诉我们保持生态系统和谐稳定的重要性。

此外,在《天·地·人》中,雅克·贝汉还通过真实的自然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美好的情感在人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是有可能共通的,以及不同物种之间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天”篇《鸟的迁徙》中候鸟们为了生存所表现出的顽强毅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关爱,“地”篇《微观世界》中不同的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生,都向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因此我们可以本着同理心平等地看待自然界的生物们,作为“高级”一些的自然物种与它们和谐相处,抱以尊重,将人类社会置于整个生态自然之下,给紧张浮躁的现代社会的人类一个可以回归的自然的“家”。

3自然纪录片的社会意义

时至今日,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很少能暴露在生态自然之中,慢慢的对人工构筑的社会环境习以为常,而疏远甚至忘却了自己作为生态物种所属于的生态自然。自然纪录片可以唤起无暇回归自然的人对自然的亲切感,在感动和愉悦中,回归自己的“故居”。

此外,雅克·贝汉在《天·地·人》三部曲中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表达,对生物主体性的确认,也能让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关系,从而反思人类对自己这些可爱的“邻居”们的行为,反思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同时,自然纪录片对人类对自然破坏的残忍现状,以及对生态危机的鲜活展示,例如《平衡》,也能给人类社会敲响警钟。

最后,从人文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人文主义所提倡的自由、平等与博爱等思想内核也体现在自然纪录片中。生命之美并非人类特权,而自然纪录片可以将优秀的生态美学思想融入其间,弥补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态审美的缺失,有助于人们形成健康的人与自然的观念。

4结语

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认为“最好的生活”就是要按照自然或人的本质来生活,而笔者认为,人的本质的生活应该包含处于生态系统之中,与生态和谐、融为一体的自然的生活。只有当我们正确看待自己与自然关系之时,我们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宜居、乐居的生活环境,也才能更好的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而自然纪录片特有的纪实性还原,以及将优秀的生态美学思想的融入,可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助于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的认识,从而真正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M].张敏周雨,译,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M].杨平,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