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浅析越剧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摘要: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被称为第二国剧,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清咸丰年间,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起初是当地一种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越剧经历了“落地唱书—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女子绍兴文戏—越剧”的转变,也从一开始的男子越剧转变为女子越剧。

关键词:越剧;历史地位;传承与发扬

一.越剧的发展

越剧博采众长,兼容了话剧、昆曲、绍剧等特色剧种之长,同时又依托于地方的水土和人文底蕴,凝注江南的灵秀之气于己身,以唱为主,长于抒情,清新典雅,唯美动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越剧不仅在浙江遍地开花,还在多省建立了专业剧团,遍及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向世界展示了这一极具东方美的戏剧,广受好评。

然而,以线下演出为主的越剧如同其他传统戏剧一样,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为戏曲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越剧面临的困境

1.演员培养不易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对越剧演员的极高要求,才使能够越剧保持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不同于目前通过大学教育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越剧演员需要从小培养,投入更多的时间。越剧演员首先要熟练掌握“唱、念、做、打”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而这些基本功从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只能靠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其次,对于演出曲目的每个角色,都需要不断揣摩人物心理,考量每一个动作,要使得神形兼具,灵肉结合,一举一动都有意味,一颦一笑回味无穷,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2.越剧曲目和流派的传承发展不易

越剧流派和曲目都不少,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很难兼顾和平衡,在越剧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显示出了这一点,很多优秀的作品和曲目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就如同明珠蒙尘,逐渐湮灭在历史的角落中,这不仅是越剧发展的一大损失,也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损失。对越剧的传承和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演出方式和观众

目前越剧的演出方式主要是以线下演出为主——剧院演出大剧,文化下乡演出折子戏。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有了更多对要求,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和手段,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线下选择。进入剧院观看一场越剧,已经不是人们休闲时刻的首选。此外,越剧观众覆盖的年龄段也很不均衡,越剧观众普遍年纪较大,越来越趋向于老龄化,而缺乏年轻一代的观众。长此以往,越剧观看者会越来越少,难以为继,而缺少市场,会导致专业从业人员的流失,这不利于越剧的传承和发展。

4.在大众传媒中的失声

越剧发展更多关注于内功,即自身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演员的表演张力,越剧剧本的经典性和可鉴赏性。而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越剧缺乏线上的系统化的传播途径,即使酒香也怕巷子深,越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被各类信息给挤到了角落,缺乏有效的曝光手段,在大众传媒中长久失声。

三.越剧的出路

越剧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拥有三百多个代表性优秀剧目的越剧,毋庸置疑,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碧玉簪》《玉堂春》等剧目雅俗共赏,广受好评,发展和传承越剧有着天然的肥沃土壤和充沛的外部条件。那么,如何在21世纪发展和传承越剧,让她重现辉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对于越剧演员而言,她们身兼重任,既是越剧演绎者,也是越剧传承人。每一个越剧演员在刻苦扎实自己的基本功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越剧演员是一份职业,但也不只是一份职业,她们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这份职业,热爱戏曲,能够在越剧的演绎中获得乐趣。还需要演员们时刻对自己保持高要求,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思,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是必要但是枯燥的,但也唯有熟练后,才能逐渐接过前辈大师们手中的重任,并在传承中推陈出新,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流派,越剧或者说戏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对于越剧剧种和流派的传承和保护,我们需要结合当今已有的技术,将戏剧保护融入到多学科建设中。越剧流派众多、剧目繁多,需要对戏曲剧目流派做综合的具体的整合梳理和编目,利用信息技术、影像技术对优秀对传统文化予以记录和保存,对演出曲目和非遗文化传承人做影像记录,进行数字化和电子化处理,不仅易于保存和传播,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后继乏力的局面,也为后来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材料和途径。

对于越剧的受众面小的问题,需要提高年轻一代对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即进行“美育”教育,多年来,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美育总是处于半隐形的尴尬地位,因为其缺乏一个具体的可视化和可量化的衡量标准——美育主要包括提高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增强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在素质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年轻一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普及戏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感悟美,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传承有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小学,让学生有对传统戏剧的基本认知,多地已经开始试行,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入传统戏剧教育作为特色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还普及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新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已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学生,如在高等教育中已经成年的高校学生,他们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则重点培养学生对多样艺术的鉴赏能力,可以与学校社团开展合作,做定期的演出或开设体验课程,让人体悟戏剧的乐趣。

越剧发展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要依托于现有的大众媒体,提高越剧曝光率。对已有曲目进行再创作,创作出符合当今大众审美的又颇具艺术价值的剧本。或是创新越剧演出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线下舞台。今年上映的粤剧改编的电影《白蛇传·情》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尝试,它对传统戏剧进行了艺术的再加工,再创作,把传统只在剧院演出的剧目和现代电影工业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再现戏剧的魅力。

最后,越剧发展要坚决贯彻党的领导和指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形成文化凝聚力、文化张力和文化软实力,发展与繁荣戏剧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度相关,相辅相成。戏剧发展有利于丰富来人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建立起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也会进一步促进越剧的传承与发展,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巩固拓展非遗扶贫成果--文旅·体育--人民网.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