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以金丝珐琅画的活态传承为例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需要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方式。以北京金丝珐琅画的活态传承现状为例,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传承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由此提出更多新时代下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能保留其本身的特色,又能继续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金丝珐琅画

作者简介:吴美仪;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引言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使传统技艺类非遗重新焕发生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当下亟需研究的问题。

1.金丝珐琅画介绍

景泰蓝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之后焊接在铜质胎型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景泰蓝传统的图案包含了花卉、藤蔓植物、寓意吉祥的图案等,画面中掐丝密集,在立体胎型上掐丝,难度大。而金丝珐琅画是运用景泰蓝中的掐丝工艺在平板媒介中作画,可以表现各种题材,例如动物、人物、写实、卡通、插画等。因在平面上掐丝更加方便,如今的掐丝珐琅画可以表现的元素题材也更加丰富,再结合现代工笔画,使金丝珐琅画更加现代审美的需求。

2.金丝珐琅画的活态传承现状

金丝珐琅画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后将画面做抛光处理,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质感;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结合了现代制作工艺后的金丝珐琅画不同于一般的油画、国画、玻璃画等,在平面展示中,能给人更直观的动态效果,是一种集装饰、艺术欣赏、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现在市场上将其运用于家居装饰中,表盘制作中也看到金丝珐琅画的身影,同时也是礼尚往来,馈赠亲友的不二选择,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除了市场上有售买金丝珐琅画的成品外,一部分金丝珐琅画技艺的传承者,也开设了金丝珐琅画技艺非遗传习馆,比如:北京的本然造物非遗传习馆。吸引了一些游客到店观赏,了解这项技艺。同时设有1-2天的短期课程,方便一些感兴趣的游客进一步了解这项技艺,动手亲身体验,制作一幅较为简单的金丝珐琅画。在实地调研中,也了解到,一些绘画相关专业的学生,专程找到非遗传习馆,深入学习这项技艺,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碰撞出更多火花,让金丝珐琅画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2.1优势

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金丝珐琅画因其独特的掐丝工艺,及点蓝技术使画面更加丰富,色泽更加鲜明,更加具有质感、立体感。经过传承人们既保留传统技艺又结合现代审美的改造后,如今的金丝珐琅画更具实用性、观赏性。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及艺术也会有更高的追求,精致的手工技艺不再只是让人们叹服,也成为了精致生活的象征。

手工制作更能反映图画及作画人的意境。金丝珐琅画采用纯手工制作,与机器大批量复制的工业感相比,金丝珐琅画更加有温度,每幅画均有其不可复制性。能真实反映作画人心灵深处的“真与美”,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和意境,这也是传统技艺不可被比拟的优势,是一批收藏者的独特情怀。

2.2劣势

制作成本较高。金丝珐琅画制作中,最重要的即掐丝及点蓝技术。掐丝即用柔软的铜丝,运用其自身的韧性,形成各种基础图案,组成整幅画面。根据图画的构图复杂程度不同,制作难度就不同,整幅作品的呈现效果全凭大师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因此需要手工者有很高的技艺。点蓝,即将珐琅彩釉料制成砂粒状再经过特种工艺烧制后作为着色材料,材质高贵、处理技术独特,使整个画面厚重而逼真、透亮而永不褪色。点蓝需要具备较高超的技艺水准,一个重色或是浅色,用量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影响着表现的质量,所以完成一幅金丝珐琅画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物料成本还需要更多的人力支持。因此金丝珐琅画的价格居高不下,让普通消费者也会望而却步。

宣传力度仍需加强。现在市场上,也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非遗传习馆。在笔者的走访调研中发现,这类非遗传习馆的宣传方式单一,大部分依赖来访过的游客宣传,市场对非遗传习馆的概念仍是空白,不了解传习馆的作用及意义,造成了即使有地点可以了解体验非遗,也无人问津。

3.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金丝珐琅画的活态传承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证明,“活态传承”是非遗传承可行的一种模式。如何做好“活态传承”,使其更符合非遗自身的特点是需要非遗传承者和社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1.开设主题非遗传习馆

以金丝珐琅画传习馆为例,其成功的要素在于,将景泰蓝制作中主要的工艺技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既保留了技艺的传承又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类似的传统技艺类非遗,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传统的技艺、博物馆中的文化拉近生活,才能实现传承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满足现代需求,而使传统技艺“变味儿”。传承人可以开设类似的非遗传习馆,将手工技艺进行展示,吸引游客参观了解的同时,还能与游客进行交流,进一步思考非遗的传承方式拓展新的用途。通过对外展示传统技艺,吸引大众到传习馆进行系统学习,为寻找非遗传承人提供新的途径。

3.2.打造“非遗+旅游”项目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将非遗文化融入旅游观光中,可使游客更加了解当地地区文化。多种类非遗规划成为一条集欣赏、体验、娱乐、美食为一体的旅行线路,实现“旅游+非遗”项目。将非遗集合在一起发展,不仅能解决单一非遗宣传不力的劣势,也能给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及精神体验。不仅传统技艺类非遗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美食、民俗、传统体育游艺杂技、民间文学等种类的非遗也能够得以发展。

4.结语

每一个传统技艺类非遗,都有其自身不可复制的亮点,因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坚守,让如今的我们依然能够认识了解它们,成为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技艺来源于生产生活中,也在生产生活中发展,要避免社会现代化发展让它失去了在生产生活中的活力,成为在博物馆中的记忆。将传统技艺中的精华部分与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创新其发展形式,让传统技艺永葆活力,同当代社会同步发展,进而保证传统技艺类非遗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泯灭和遗忘,让这些历史的沉淀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林瑞玲.文化产业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J].今古文创,2021(16):71-72.

[2]王红丽.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J].参花(上),2021(04):65-66.

[3]俞婧怡,李文静,张杜娟.“互联网+”非遗活态传承新模式的探究——以洛南县麦秆画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4):39-40.

[4]胡高阳,刘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的应用——以景泰蓝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1,12(02):132-1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