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浅论余云岫诗集《扶桑草》

摘要:余云岫一生著述颇丰,学界主要关注其有关医学论著。本文拟对其发表在医学刊物《医药学》上的诗集《扶桑草》的主要内容做一呈现与探讨。

关键词:余云岫;扶桑草;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张红芳;川北医学院人事处

余云岫著述丰富,学界关注较多的有《余氏医论》、《医学革命论集》,《灵素商兑》、《皇汉医学批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等有关医学的论著,而鲜少提及余氏其它类著作。作为一个有深厚小学造诣的传统中国文人,余云岫在中国传统诗词创作上亦有一些兴致,现就民国时期的医学刊物《医药学》上刊载的《扶桑草》做一探讨。

一、民国医药期刊刊登诗词概述

当代医药期刊少有刊载诗词的版块,而民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态,医药刊物刊载传统旧体诗词十分普遍。我国封建社会中文人通医、医生长于诗文现象较为普遍。民国时期,大量的医药期刊出现,这些刊物的创办者、编辑者多为医学人事,他们充分利用期刊这一新媒介的优势,刊载诗词,广为传播医药知识、增强业界情感。有学者保守估计民国医药期刊上的诗词数量已逾五千首[1]

以名医为核心,以医生为主体,以医药期刊为平台,雅好诗词的医生们创作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医药色彩”诗词作品:咏医诗词、咏药诗词、记病诗词、行医诗词、卫生诗词以及各类本草歌诀;因其时医界名流多有求学他国的经历,令其山水、送别诗词亦充满了“异国风情”;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医界精英心系国情,令其纪实诗词兼有“诗史”情怀。

二、《扶桑草》的主要内容

余云岫的诗集《扶桑草》连载于《医药学》1927年第4卷第810期、1928年第5卷第14期的“艺文”专栏。余氏在刊发其诗集之初道出了取名原因及诗作时间段:

居日本十二年,不喜游览。课余之暇,常与彼国汉学家相周旋,于是乎有诗。辛亥革命归国,诗稿留在大阪。壬子复往,则散失殆尽。今所录着,多壬子以后之作,旧作之尚能记忆者亦入子,名曰扶桑草,亦平生鸿雪之一斑也。[2]

扶桑,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周树人的《送增田君归国》中写到: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我国传统文人有将自己的诗词集命名为草的习惯,比如明代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张煌言有一部诗集《奇零草》,民国医药期刊上有《未定草》、《未是草》等诗词集。

余云岫1905年公派赴日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一度归国参加医疗救护工作,1912年底再度赴日求学,至1916年归国。《扶桑草》为余氏留日期间作品,多为辛亥革命后作品,该诗集共有诗作近30首,其中送别诗3首、山水诗10首、唱和诗2首、叙事诗8首,有感杂诗5首。

送别诗为余氏赠送其时归国同窗的诗作。其中有留学生三人中断学业回国参加政府的选拔考试,而作绝句:三士于今足上人,高风雕鸮拂仙尘。秦皇若问长生药,道有疮痍未敢陈。[3]

山水诗是余氏记录游览日本山水之诗作,为该诗集的主要构成部分。作为留学生,异国他乡的山水对其来说应是独具魅力,余氏当日诗中提到过的地方对今日之赴日游客来说也是充满了“异国风情”。但是余氏的山水诗中,总是带有浓重的思乡情愫,少有欢愉之感。如《游武田尾宿红叶楼》:海角峁盧万里遥,几年归梦隔云霄。而今红叶楼头宿,一夜溪声似暮潮。[4]

唱和诗是余氏在异邦为文人雅士之间唱和应酬之诗作。日本有生子做鲤旆,端午节张挂于屋角的习俗,余氏的大阪医科大学同学以此为题向其索要诗作,余氏做《鲤旆》一首:六六珠鳞跃稚龙,千尺悬水挂云峰。沧浪一夕风雷起,飞上清罗第九重。[5]

叙事诗是余氏记录在日所见异邦特色事务的诗作。其中有新年诗数首,记录了明知皇后元旦御题事、日本人元旦门外植松竹晨起小酌事、日本妓女元旦进香祈福事、日本人元旦吃牡蛎事、日本人元旦听歌得歌牌事、日本少女元旦打板羽球事。这些异国事务对当时国人来说,如同其山水诗一样,充满异域风情。如少女打板羽球诗曰:名姝三五自成群,羽子板声隔巷闻,只恨东风太料峭,轻呵玉筍理乌云。[6]

有感杂诗为余氏在日见事感怀之诗作,其中主要为身在异邦,为国内政事件牵绊,感怀而作,其中有感辛亥年间留日学生积极响应政府考试,纷纷回国赴试之作:都将愤泪抛东海,但有悲歌遏暮云。不信鲲鹏能入彀,只怜鸡鹤尚同群。长门有赋因杨意,吴市无箫识伍员。寂寂沧江惊岁晚,神州回首已斜曛。[7]

三、结论

诗集《扶桑草》完全不具医药色彩和职业特征,其发表“艺文”专刊,就表明了在专业之外休闲娱乐之目的。诗集主要反映的是作者的个人情感、现实映射,不同题材的诗作中浸润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字里行间饱含忧国忧时之意,可见当时的余云岫是一个富有家国情怀的海外游子。余云岫的一生可谓是学习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既具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十年潜心编著医学巨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又广纳西方文明,极力推行西医,批判旧医中不科学的部分。《扶桑草》是研究历史人物余云岫的独特的史料补充。

参考文献:

[1]仇俊超,曹辛华.清末民国医药报刊诗词考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2):2.

[2]余云岫.扶桑草[J].医药学,1927,4(8):75.[3]余云岫.扶桑草[J].医药学,1927,4(8):75.

[4]余云岫.扶桑草[J].医药学,1927,4(10):84.[5]余云岫.扶桑草[J].医药学,1927,4(10):85.

[6]余云岫.扶桑草[J].医药学,1928,5(1):83.[7]余云岫.扶桑草[J].医药学,1928,5(4):88.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