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舞台艺术的审美范式分析 ——以罗伯特·威尔逊戏剧作品为例

摘要:模仿、表现和形式是艺术活动中三种最基本的审美范式。结合罗伯特·威尔逊舞台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试分析“形式”这个审美范式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审美范式;形式;罗伯特·威尔逊;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常洁;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

引言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1941-),美籍前卫戏剧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装置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的戏剧具有独特视觉风格,在他的戏剧作品中,舞台上视觉设计的重要性往往大于戏剧文本。他将常见的造型符号消解变形并重组,用表现力极强的色彩来辅助造型设计,创造了许多独树一帜的艺术作品。

模仿、表现和形式是艺术活动中三种最基本的审美范式。“形式”这种审美范式在罗伯特·威尔逊的戏剧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罗伯特·威尔逊在自己的媒介手段中废除了传统的舞台假定性手法,特别地孤立表演中的某些元素。他说“我工作的目的,是要在我的许多作品中强调每一个单独的戏剧元素的重要性。你看到的、你听到的都不是融合在一起的。视频和音频都是有他们自己的意义的。如果你闭上你的眼睛,你也仍然能够欣赏演出,同样如果你堵住耳朵也一样可以用眼睛欣赏这个戏,我要做的是给单独存在的声音和图像以生命。”这种声音和画面的分离是因为,在他的理念来看,每件作品都是某种拼贴,而不是在传统意义上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他隔离每一个有意义的片断而不是把它们融合成为整体。威尔逊的戏剧作品都延续这种格局,把文本与舞台景象、音乐及观众的反应分割开来。甚至在舞台上观众只能看到一部分的舞台,只能感受视线范围内的舞台效果。在此,围绕“形式”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可以体现于三个方面,在下文进行详述。

一、意象美体现的审美价值

罗伯特·威尔逊的早期的作品充满着“意象”,不同一般的行为、说话和观看方式。据称它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观众利用其感受的不同,扩大作品的意义。这个“意象”来源出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这里是以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范式对国外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但在“意象”概念上有所扩展,还有抽象的寓意。体现意象美的艺术作品,其审美价值在于观众与作品在互动互相成长,受众得到其独特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感受中,得到艺术上的升华。艺术的其中一个作用便是说明生活;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的事实去表现思想,形象是艺术品的基本特征。优秀的艺术作品要求艺术形象的完美——观念与形式的一致。当事物被赋予活生生的形式的时候,更加容易被人理解。威尔逊在此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他早期的作品《聋人一瞥》,正是围绕扩大作品意义这个主题:他试图让观众理解一个聋哑男子的生活体验。威尔逊对这种体验很感兴趣,主演是两个自闭的青年,表现语言与环境的特殊互动。

二、直达艺术本质的审美价值

威尔逊曾说:“我工作的目的,是要在我的许多作品中强调每一个单独的戏剧元素的重要性。你看到的、你听到的都不是融合在一起的。视频和音频都是有他们自己的意义的。如果你闭上你的眼睛,你也仍然能够欣赏演出,同样如果你堵住耳朵也一样可以用眼睛欣赏这个戏,我要做的是给单独存在的声音和图像以生命。”威尔逊很少简单直接地使用客体,威尔逊说他不喜欢自然主义,因为自然主义扼杀了神秘。

通常来说,艺术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艺术的作用其便是再现生活,艺术功效在于用它的再现使我们想起生活中有兴趣的事物,努力使我们多少认识生活中那些引人兴趣的而我们又没有机会去现实中去亲身体验或观察的方面。而威尔逊的舞台艺术,不单单是从反映现实生活出发,而是用综合多种艺术的方式,使人们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从而对人们产生审美教育的功能。关于如何欣赏他的作品,威尔逊告诉我们他的感觉:“你不必去想故事,因为没有任何故事。你不必倾听台词,因为台词没有任何意思。你欣赏布景,时空中的建筑安排,音乐,以及它们激发起的情感就够了。听画。”观看者在观看威尔逊的舞台美术时,必然被吸引进它的节奏中并且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心跳放慢,大脑的活动放慢频率,观看者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视象与舞台上的景观融在一起。从而能够使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激发人的生命活力。

三、诗意的视觉世界——视觉形式体现的审美价值

通过艺术审美的活动,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地休息。罗伯特·威尔逊的舞台艺术可以说是一个整体艺术,他也对此表示认同。但同时,他对于视觉上的把控尤其出色,也使得许多人认为他的舞台是一个视觉艺术的舞台。

由于艺术作品不同的色彩、音调、布局、动作设计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有效地运用某些自然规律和人的生理规律对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使之产生最佳的生理效果,使人在欣赏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放松与休息,使人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紧张和肉体疲劳逐渐得以消除。

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威尔逊对于图形有着敏锐的感受,他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意味的安排,他可以发现一些视觉材料,往往是图片,或是一些变形的或用极端的方式才能看到的意象。威尔逊强调用视觉材料的延伸来填补舞台空间和时间,让意象获得戏剧效果,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威尔逊通常为每个场景画出一系列的带有变化的黑白速写,然后再把它们发展成为舞台的背景。这些布景都是极简主义系列的,往往有与之匹配的物体或空间。当可以实现场景速写意图的时候,为了强调图形这一部分,威尔逊既不用音乐也不用台词。如果要用音乐的话,他就让创作者在这段时间内自由发挥;如果用台词的话,他就让演员按照极简主义的方法片断式地表述,在每一个安排中都体现着“形式感”。虽然威尔逊不同的作品手法也有不同,但是在他的戏剧实验中基本上都有用到极简的几何背景和自由变化的音乐、让词语本身表演以及把舞台变成观众座位等。观众会感受到舞台的特别,期间充斥着新鲜的日常中看不见的奇形怪状的东西。

结语

概念可以是真理,但远远达不到感人的程度,只有真正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内容,我们才能从直接领悟,从直接的感觉中体会到深层的精神含义。而其中的思想内容则要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罗伯特·威尔逊将概念以十分强的表现力在形式中体现。

参考文献:

[1]舒畅译.罗伯特·威尔逊访谈录[J].DOI:10.13737/j.cnki.ta.1999.02.014.

[2]潘薇.教育戏剧与罗伯特·威尔逊的戏剧治疗实践[J].艺术研究.2020:140-141.

[3]李秋怡.罗伯特·威尔逊戏剧中人物造型的符号特点[J].大众文艺.2021:118-119.

[4][美]凯瑟琳·艾润丝著,王洋译.罗伯特·威尔逊:后现代表演能否成立[M].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9:24-3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