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研究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强调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要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重视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当前,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存在推广内容不够丰富、推广主体不够专业及推广形式不够多元等问题,可结合馆外实行合作策略、结合地域实行归属策略、时尚策略及场景策略等。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推广;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黄喜悦;北部湾大学图书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1月25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意见》强调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要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重视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重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宣传推广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使命与责任。

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针对传统文化的服务促进与推广,是图书馆通过活动或其他手段将传统文化的文献与信息主动呈献给读者的服务。图书馆作为文献的收藏地,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推广对读者精神成长具有启迪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启迪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成人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文献典籍、多彩的地域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民俗民风、神奇的中国医学中医药、萌生最早并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包含着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刚健自强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宽厚仁爱的道德追求、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有着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优秀道德伦理品质,是指引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盏明灯。在当下盛行快速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能够丰富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培养读者专注、重思考、重理解的深度阅读品质,培养内省、仁爱和谦逊等重要美德,能够开启心智、滋养心灵、提升境界,强有力地对抗现代科技社会的纷繁与喧嚣。传统文化有益于人们精神与心灵的成长,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有助于人们对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是图书馆应当优先考虑的阅读推广内容2

(二)我国全民阅读现状

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是取决于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城堡之坚固,也不在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众阅读的内容中,传统经典阅读不被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荐书目中,传统经典比重明显偏少,数据反映,国内著名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图书借阅排行榜的统计数据显示,排在前列的几乎没有经史子集、四大名著等中国古代典籍,排在前10位甚至前100位的图书中都难以见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子3。种种现象表明:一是受消费主义、娱乐主义和网络技术的影响,90后”们在集体无意识的浮躁心态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诱引下,成了在信息汪洋中迷航的冲浪人,失去了跋涉书山学海的传统阅读精神。二是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能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很少,即使以读书为主业的青少年,也因为繁重的课业、升学、就业压力,不得不将阅读的重心转向功利性阅读。三是对经典的改编和解构,使其丧失了原本的价值甚至走向低俗化,使得人们逐渐地疏离了经典。四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推进,使得今天的国人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越来越少。图书馆回归传统经典,推广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们从传统经典中吸取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本溯源,让自己的精神有所依托,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也是图书馆实现其教育功能、体现阅读推广真正价值与使命的重要途径[4

二、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内容不够丰富

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还没有引起图书馆界的足够重视,阅读推广效果欠佳,有推荐书目却没有指导意义,有专家解读却没有参考价值,有阅读活动却没有实际帮助。多数图书馆编制出来的推荐书目很多内容是一样的,将公认的经典著作一一罗列,不考虑读者需求和阅读基础的不同,也不考虑读者的性格、年龄与兴趣的差异,这一类型的导读书目大多相似,千篇一律;还有许多图书馆会邀请著名教授、学者推荐导读书目,推荐者虽然德高望重,但是所推荐的书目往往反应的是他们自己的关注点和志趣,对于大部分读者缺少实际的参考价值和吸引力,读者尝试之后,感觉难度过大,遂望而却步5。不少图书馆开展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但是大部分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说服力,受活动感染者寥寥,致使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传统文化资源。不知道传统文化资源中有什么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不知道传统文化资源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二)推广形式不够多元

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形式以纸质文献为主,以讲座、展览展示、读书会、知识竞赛等方式为补充,不重视碎片化阅读,缺乏以分享交流为主体的、注重读者的阅读需求、可接近性、开放性的“微推广”,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几乎挤占了读者的所有碎片时间,深刻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方式,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将经典与微阅读对立,认为微阅读是浅阅读,导致对微媒体的忽视。读者对整体活动兴趣不大,缺乏认同感,很难扩大读者群体。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应该注重资源与微媒体的融合,致力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提升多元素养和激发社群活力7

(三)推广对象不够普遍

当前,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关注的焦点是活动,推广的对象即那些愿意参加活动的读者,而愿意参加活动的读者永远都是少数,现实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做好了各种媒介的宣传,各项工作也正常进行,可是偌大的一个校园,众多的高校学生,主动参与的人却寥寥无几。耗资巨大,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针对人群较单一,只面向少数读者。忽视了没有参加活动的庞大的读者群体,没有照顾到他们的阅读需求。许多读者认为传统文化卷帙浩繁,一般人入手会感觉非常茫然,图书馆缺乏客观、中立的指导性、介绍性书目评论,希望不要只搞活动,应该有常态化的指导书目介绍,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传统文化资源有什么。要充分尊重读者阅读时对宁静与隐私的需求,更多地设计服务型、非干扰型的面向全体读者的阅读推广项目6

(四)推广主体不够专业

阅读推广的深度与广度,与阅读推广主体的知识结构与学术眼光紧密相关,但目前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专业性人才明显缺乏。图书馆在招聘录用馆员时多偏向于数字技术、图书馆学、情报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普遍缺乏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专业人才。虽然有的图书馆经典活动富有创意,并具有品牌效应,但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图书馆员在引领经典阅读活动中缺乏主动意识和专业能力,往往习惯于图书展览、讲座等常规方法。馆员阅读、推荐与评论活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馆员不知如何向读者推介一本书,不知如何从读者需求、阅读指导、语言文字等角度向读者推荐书目。因此,图书馆应树立经典学科馆员的意识,培养图书馆员热爱经典、鉴赏经典的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队伍8

三、做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采取的策略

(一)结合馆外,实行合作策略

跨界合作、跨部门合作已成为图书馆界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共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往往艰涩难懂,图书馆要想深入开展阅读推广,除了需要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仅凭图书馆现有的人才储备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打出“组合拳”,积极探索多途径的文化传播模式,争取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共赢。古诗词吟唱公开课作为古老书院与现代图书馆结合的文化产物,是图书馆创新传统文化服务形式的有益探索。例如有的公共图书馆联合大学图书馆,聘请教授,携手开设古诗词吟唱公开课,课程以古诗词文献为阅读推广根基,利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传承、传播诗教,唱响礼乐,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活动相呼应,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促进全民经典阅读,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了极大的作用。

(二)结合地域,实行归属策略

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图书馆可结合本校学科建设、依托馆藏资源,研究宣传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打造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化服务空间,让读者了解家乡优秀文化,可以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中,各馆注重立足本地文化元素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如开展由知名学者带领百姓游览名胜古迹、名人故居,促进百姓深入了解本地历史,加强对社会科学、文史书籍的阅读,开展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将校园阅读与社会阅读紧密结合,地域文化阅读与图书馆文献阅读紧密结合,有效拓展了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路径。如网络报道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天津文化艺术特色数据库”、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内蒙古阴山文化特色数据库”等活动,为阅读推广提供了本地文化资源的网络平台9

(三)结合流行,实行时尚策略

对经典的推广,无论多么强调经典的意义,都不如发掘经典的时代价值,点燃读者的阅读兴趣。图书馆传统文化馆藏资源丰富,可是有不少书籍躺在架子上多年无人问津。多数图书馆采用简单、直白的阅读推荐方式同样无人理会,但读者对富有创意的阅读推荐倍加赞赏。如某大学图书馆将传统经典推广与时尚流行形式相结合推出的微博阅读推广栏目“《琅琊榜》里你不得不看的那些书”,将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与传统经典阅读推荐相结合,先叙述剧中人物的阅读书籍,再介绍该书的馆藏信息,将《史记》《淮南子》《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一类中国传统经典图书自然地推荐给了读者,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微博上引发了众多读者点赞与评论[10]。无疑,这种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值得推荐的:一是传统文化经典与新媒体相结合,采用读者喜欢的微博进行推广,引发互动与交流。二是传统文化经典与时尚流行相结合,把热播电视剧与阅读推广完美自然结合,使得传统文化经典焕发出时代的生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兴趣。

(四)结合场馆,实行场景策略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传统经典文献和良好阅读环境,将传统经典文献集中存放展示,打造传统文化阅读空间,并围绕传统经典文献开展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放大推广效果,营造传统文化的阅读氛围,增加读者的亲近感和感受度,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读者阅读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例如深圳图书馆年创建的“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集阅读引领、思想交流与图书馆服务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扬经典阅读之风,弘优秀文化之善”,取得了显著的推广效果。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是由同济大学宣传部与图书馆共同创建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集传统文献借阅、展示、研讨三项功能于一体,通过展览、互动、体验并结合传统的阅读、交流、讲座等形式,在图书馆内搭建全新多维的传统文化阅读教育平台,为读者营造传统文化专题阅读交流空间。根据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对于经常接触的东西会产生好感而非厌恶,即使这种接触是下意识的,也就是说外界的刺激可以促进阅读行为、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形成与改变,图书馆打造传统文化阅读空间为读者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对读者进行熏陶、启迪、激发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肖晓.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6(3):25-28.

2]陈海珠,秦嘉杭,胡唐明等.基于文化传承枧角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新思路——以雕版印刷技艺展演进校园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5):64-68.

3]戴莹,杜叶龙,周玉艳.基于图书榜单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111-115.

4]王晓,胡丽文.经典阅览室: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可取形式——以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览室”为例[J].出版广角,2017(3):33-35.

5]孙英月.充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容浅析——以经典著作中的嗜读情节为切入点[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2):13-18.

6]吕素娟,马露奇.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常态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0):151-154.

7]栾雪梅.“微时代”的经典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8):115-121.

8]田磊.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几个问题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96-101.

9]王宇,刘偲偲.地域文化视角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5):94-100.

10]郭文玲.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荐调查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7(4):47-5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