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在美的主观与客观性中探讨中西方整形审美异同

关键词:美;整形;文化;中西方

作者简介:袁一镕;西安市行政学院文化教研部

引言

曾几何时,颜值这个诞生于21世纪网络用语的新鲜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之产生的”颜值经济”、“颜值文化”更是引起社会广泛热议。顾名思义,颜值就是讨论人类容貌等级的词汇。颜值高就意味着美貌;反之亦然。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身的颜值愈发在意,找工作、谈恋爱都渴望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外在条件、得到更好的机遇与青睐。因此整形业和微整形就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然而,美在整形界的判断标准,如何定义成功的美容手术?它的判断标准究竟是什么?人们对美的判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对于颜值标准的异同?都将是本文将讨论的重点。

一、人对于美的理解

关于美,自古中西方的哲学家、艺术家都对其有种种解读,但笼统而言,美就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美既具备主观性又有客观性。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家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一种不同的美”。在我国的儒家经典《诗经》里也有“恶皆在心中”的对应体现,认为人对美的感知来自于自我的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成语也说明了,人对美和对美貌的理解来自于自身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这意味着,人们对美的理解是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人们会因为接受到不同文化对美的解读和自身所在的不同情感阶段来理解观察对象的美。因此,东方美与西方美、古代美与现代美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同时,美又是客观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对称、色彩、四季交替的美与山川河流的美,又都是不随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美。

把美跟经济放在一起讨论是近、现代消费产业发展的产物。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之后,人们对自身的颜值和那些可以带来美的愉悦的事物愈发重视。由此引起的消费又被戏称为“颜值经济”。“改头换面”的医美、“减肥塑身”的课程、“耳目一新”的彩妆都是由此发展的新产业。有越来越的学者开始讨论颜值可以为人们带来的“福利”。成人礼的欧式双眼皮、毕业季的微整形、结婚前的医美预约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逐渐普遍起来。

二、中国人审美变化

美的主观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与发展环境之下。唐朝的美女以丰满为美的标准,雍容富贵、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以描绘唐朝贵族妇女生活的《唐宫仕女图》就是极佳代表。而到了汉朝,审美又有所改变。大家都知道有“环肥燕瘦”的典故,以瘦为美的汉朝有着鼎鼎大名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且不论其历史评价。她以其“腰骨纤细”、舞姿犹如置于掌中的“掌上舞”而留名。众所周知,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女子是以白为美,这大概也是受了中国古代审美的影响。早在《诗经》里就有形容女子的美与白有关。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了近代,清末甚至以一种我们现在认为极不健康的裹小脚为美,“三寸金莲”的“美”,是封建社会对女性权利的一种剥夺,这种“美”显然不会长久,新中国建立后就废止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受西方社会文化影响,开始对美的追求有了更多国际性、融合性的转变,比如西方“大波浪”的发式,欧式双眼皮,美式牛仔裤等等。东亚之间的频繁交流,韩流、哈日文化等也让现代的求美者开始追求裸妆纹绣、微整形、水光针等等层次不穷的新概念。

三、西方人眼中的美

西方社会对美貌的理解和对东方美存在一定的异同。除了国家化带来的审美趋同性的改变,留下的空白部分是中西方对美的差异,讨论最多的恐怕就是肤色。与东亚的以白为美不同,西方社会普遍喜欢健康的小麦色的肤色,他们认为这是健康,过于白皙的皮肤让他们认为是一种病态的体现,这同时体现在美妆的色号上,往往西方女性使用的粉底颜色都比东方的要深。同时,西方女性大多数都不会购买美白产品,因此大量的美白护肤品和美容仪器在西方是很没有市场的。同时,西方并不都追求过于骨感的身材。相反,健康的肌肉线条才是他们所崇尚的。因此肉毒杆菌瘦腿、瘦身这样的治疗相比西方,在东方的市场更为流行。以追崇自由和个人主义为社会文化的西方,对于美的标准比起东方会呈现多样化现象。比如,与众不同的气质、特别的面部比率、满脸的雀斑,依然可以走红在以美为竞争力的时尚和影视领域。

看过迪士尼拍摄的动画版《花木兰》的观众都会感受到西方眼中的东方美女的特点:丹凤眼、黄皮肤、黑色的长发、瘦矮的身材。不难看到,去好莱坞拍摄电影的中国女性在妆容上都在迎合这种所谓的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我们的章子怡、李冰冰、刘亦菲怎么在美国大片里都黑了,丑了?其实这仅仅是审美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四、美的公式

客观美学体现在人的外貌上,有一些公式来帮助我们判断或者理解美。比如:人的黄金比例,0.618的比率会让人感觉到整体的和谐;三庭五眼的面部容易让人有一种舒适的美感;面部标准脸型与五官的相对应比例是人们公认的完美标准,等等。能用公式来表达的美虽然不能代表所有的美,美貌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唯一。但一个好的整形科医生总是会在一定科学和专业的基础上对求美者的容貌进行一定的建议。因为美的主观性,根据求美者的自身条件和气质、身份来调整其对美的调整,才能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美的结果。

结语

美的客观性意味着美是需要建立在一定审美标准和科学比例之上的;而美的主观性又决定了美是无法用统一的公式和定义来完全表达的。美貌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优势,但同时不同国家、地区、时期对于美的理解又都存在些许不同。因此,人们应该追求符合自身生活环境下的美的标准。一味的追求不符合自身身体条件的“明星脸”和盲目追赶潮流的美容,都会让求美者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美的主观和客观同时存在的特性,让人们对审美的标准受着多维度的影响:文化、医学、美学彼此交融、互相影响。外在的美,要符合美的比例、文化的肯定;内在的美要让他人被求美者自身的气质和行为所影响。盲目追求所谓的“明星脸”和陷入失去自身特点和过时的美容标准的尴尬境地是当今求美者应该避免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求美者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美貌。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善良美好的、拥有智慧的大脑和优雅的气质,这些恐怕都是无法通过外在的医疗手段得到的,但往往也是最难得的美。

参考文献:

[1]《诗经全集》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16

[2]《人性论》[英]休谟关文运译商务出版社(2015)

[3]《整形外科学》王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