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浅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油画《朱迪斯Ⅰ》

摘要:本文首先从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代表作之《朱迪斯Ⅰ》作品的创作背景、构图形式、色彩构成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朱迪斯Ⅰ》作品中的点线面布局和色彩结构以此来探究作品中表达的丰富情感和画面营造的象征和隐喻性,并与同题材朱迪斯进行对比。

关键词: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油画;朱迪斯Ⅰ

作者简介:彭文镜;贵州民族大学

一、《朱迪斯Ⅰ》的创作背景

19世纪末现代主义发展初期,欧洲在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变,以及科学领域的突破和宗教信仰的解体,引发了哲学思想从传统理性向精神、心理的转向。克利姆特的绘画反映了19世纪末西方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在他创作的弥漫着非理性主义唯美气息的女性图像里,女性都被放置在复杂或朦胧的背景中,让人感觉绚丽却不可靠近,作品《朱迪斯Ⅰ》便是其中之一。

《朱迪斯Ⅰ》的主题取自于圣经,犹太女子朱迪斯进入敌军将领的营帐中,她以自己的魅力诱惑敌人并使其醉酒,而后砍掉了昏睡的敌人将军的头颅。朱迪斯在美术作品中,多被用于战胜恶行的美德象征,而在这里,她却被描绘得颓废且性感,因此,这幅画也常被称作《莎乐美》,即是圣经中砍掉洗礼者约翰头颅的妖妇莎乐美。关于这幅画,与克里姆特同时代的作家菲利克斯表示,克里姆特在这里描绘的不是古代妇女,而是其自身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妇女。关于朱迪斯,他在文章中写道:“她是到处可见的犹太人客厅里漂亮的女主人,如果来到剧院,她会吸引住男人们的视线,她的丝质内裙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她有着闪烁淫荡火焰的黑色眼睛,残忍的嘴角和在激情中颤动的鼻孔。”在这里,克里姆特用朱迪斯的诱惑力与危险性来暗示他对女人的复杂感。因而类似《朱迪斯Ⅰ》这样的作品不只是某个具体形象,而是克里姆特眼中现代女性的代名词和象征符号,描绘这样既性感又危险的女性,是克里姆特矛盾冲突的情感观的最好体现。

二、《朱迪斯Ⅰ》的构图形式

克里姆特受到东方绘画艺术的影响,用线造型这种古典东方艺术特色在他的作品里处处可见。在《朱迪斯Ⅰ》画面构图上,朱迪斯的半身像占据着整个画面,她的右手拿着一个满脸胡须双眼紧闭的男性头颅。作品仅仅描绘出朱迪斯的右手,男性头颅也被隐去了一半,这可能是画家想给观者留出更多的遐想空间。自上而下来看这幅作品会发现,朱迪斯正面直对观众,头微微向上抬起,半闭的眼睛和轻轻张开的嘴,暗示着唆使般的引诱,或是情欲性的幻想。朱迪斯脖子上戴着的黄金项链在画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不仅与背景相呼应,将画面分割,还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她的颈部,意在强调她曾砍掉敌人的头颅,增加了画面的形式感与寓意性。朱迪斯一侧的乳房露出,而另一侧的乳房则以薄纱勉强遮住,似乎在勾引人的欲望。在画面下方,朱迪斯的右手宛如爱抚一样地放在被砍下的头颅上,暗示她从中得到令人不寒而栗的快感。画面背景采用简单但富有装饰趣味的线条勾勒出茂盛的植被,丰盛的果实,主体人物采用的写实技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也是他特有的绘画风格。《朱迪斯Ⅰ》中克里姆特并没有像传统西方绘画一样讲究人物立体光影的塑造,而是利用平面化处理,简化空间层次,用线条勾勒形体,用他创造的各种符号和图案填充着背景,通过图案的各种叠加穿插突出主体人物形象,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他想传达出的个人情感。在达到华丽装饰效果的同时,也吸引着观者去探索克里姆特的内心世界。

三、《朱迪斯Ⅰ》的色彩构成

在色彩上,克里姆特之所以被称为“黄金画家”是因为他的创作偏向于使用大面积的金色配合复杂的装饰图案,因为克里姆特的父亲是个金匠,金色这种颜色在他童年起便伴随着他,也自然地出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之中。除此之外,分离派艺术家们也使用金色作为他们的象征,所以金色本来对于克里姆特就有一种特殊的含义。以作品《朱迪斯Ⅰ》为例,画面大面积采用了克里姆特所喜爱的绚烂的金色,整体呈现出暖色调,给观者以祥和暖意。克里姆特画中的朱迪斯处于黄金色的光晕中,她若隐若现的胴体引人遐想,半透明的金纱上点缀着象征女性特质的圆形花纹。朱迪斯的表情是诱惑的,但她横亘在画面上的手臂却仿佛在阻止人进一步靠近她。她手中拿着的人头暗示着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女人。画面中克里姆特将背景分为两块,上半部分以深色为底,附上大面积变化丰富的金色纹样,绚丽瞩目,而下半部分又以绿色调为底,使得画面不太过于跳脱。而主体人物朱迪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朱迪斯整体颜色偏冷色调,色彩较暗沉,与绿色背景融为一体,但她所佩戴的饰品,身披薄纱上的图案都用金色加入贴上的金箔绘制,冷暖对比强烈,这些正是克里姆特所擅长的对比色绘画方式。金绿对比构成整体格局,使画面的整体色彩得到平衡,并辅以黑、红、紫等局部色彩加以点缀,这一系列的色彩搭配及图案样式的排列,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装饰风格的影子。

四、与众不同的《朱迪斯Ⅰ》

关于朱迪斯的题材最流行的时代是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代,当时的绘画都是古典主义写实风格,画家通过对圣经英雄故事的描绘,展现出朱迪斯的勇气和善良的天性,在他们眼里朱迪斯是上帝救赎的使者,代表着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并通过这一题材绘画对基督普世价值进行宣扬。正因如此,他们笔下的“朱迪斯”正义凛然,神情威严,整个画面充满紧张严肃阴郁的氛围。但克里姆特的“朱迪斯”不能作为单纯的宗教画看待,本质上来说是起了宗教画题目的肖像画,这在克里姆特所处的时期其实并不鲜见,算是一个商业订件画出现以来常见的现象了。这种不再刻板为宣传宗教而画宗教题材的现象使得克里姆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的独特绘画风格。在他的《朱迪斯Ⅰ》中,“朱迪斯”不再是正义凛然的美德象征,反而是传递出危险诱人的致命女人形象,画面氛围也不再是紧张阴郁,反而是轻快暧昧不清的。在19世纪的唯美主义者们放大了女性令人恐惧的一面,因为他们在呼吁解放情感与内心时发现,女性对于男性的诱惑是持续且不可抗的,他们把自身的恐惧与希望投射到女性身上,这也就不难解释克里姆特的画作《朱迪斯Ⅰ》中的“朱迪斯”散发出强烈的诱惑力与危险性。《朱迪斯Ⅰ》中充满装饰意味的画面色彩和画面背后耐人寻味的隐晦内涵使克里姆特的“朱迪斯”与其他艺术家笔下的“朱迪斯”与众不同。

结语

在上文中我们主要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朱迪斯Ⅰ》的创作背景、构图形式以及用色布局进行了分析。通过装饰性绘画形式,克里姆特用个人情感对题材与内容进行组织,重新定义了战争英雄朱迪斯。通过对油画《朱迪斯Ⅰ》更多的了解,也能帮助我们在自己绘画风格探索上更进步一层。

参考文献:

[1](英国)De Agostini出版公司西洋美术家画廊—克里姆特[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1.

[2]曾广生.克里姆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建群.西方女性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