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溯源与当代征程

摘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现代化征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终于独立自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追溯我国现代化历程可以看到,只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简介:许亮,姜楠;国防大学某单位

近代以来,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成果的中国人民由于种种原因陷入落后挨打、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华民族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摆脱落后、谋求自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中国人民的夙愿,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然而唯有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踏上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开启现代化征程

现代化是十八世纪以来的一种世界性现象,是一种文明进步,意味着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一种范式转换,这个现象和过程首先出现在少数西方国家,所有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似乎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晚清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卷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多少仁人志士和进步人士以现代化作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然而,经过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曲折探索、付出了血的代价,事实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社会,要想踏上现代化的征程,封建主义的路彻底走到头,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路根本走不通,照搬照抄西方制度模式是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此登上历史舞台,坚持依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的社会制度。为此,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戮力同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始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征程。

二、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尤其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独立自主开辟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现代化新路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探索与建设从一开始就与现代化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在确立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时,明确规定了党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扩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两次提及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书籍的过程中提出了国防现代化的设想。1954年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毛泽东将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界定为一百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1964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即“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维护了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其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在198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经过与当时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较,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社会到20世纪末只能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这是根据我国当时的发展水平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得出来的战略构想,是一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阶段性发展目标。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目标确立为今后2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1986年邓小平同志又对小康做了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88年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此基础上1997年党的十五大根据实际提出面向21世纪前5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在第一个10年,全面建设小康;第二步,在第二个10年,达到富裕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年,我国宣布如期实现“总体小康”。但这时的小康还是一个低标准、偏重物质消费、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在建设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21世纪初的20年,集中力量,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发展的“小康社会”的内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纳入小康社会内涵。2012年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个社会范畴,涵盖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包括人均GDP和人民物质生活达到某种程度,还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中国共产党用中国人民所熟知的“小康”来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激发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同时立足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庆、最大实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追求远大理想与立足客观实际相统一、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智慧。2020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形势我们顶住了疫情这道加试题的压力,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在本世纪用20年时间实现了从低收入经济体到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再到迈向中高收入经济体阶段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发展,实现了从世界最大贫困社会到最大小康社会的重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我们党带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全面过上衣食无忧的宽裕小康生活,这既是党对人民庄严承诺的切实兑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奇迹。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社会追忆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不能有一丝懈怠,紧接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年“两会”通过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详尽地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的远景目标。如果把现代化比作国际马拉松比赛,那么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标准观察,我国正向着富裕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迈进。但是,在某些指标上,如知识产权出口比例、人均知识创新经费、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购买力、单位GDP能源消耗等,与发达国家或者说与世界一流标准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和发展空间。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一场接力赛跑,流失的是时光岁月,不变的是初心使命。站立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党重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宣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清醒和理性、自信和坚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发生了局部性质变、阶段性质变,但还未实现全局性质变、整体性质变。这个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党带领人民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飞跃的新发展阶段。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在引领人类文明的前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