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党组织现代化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在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基层作为我党的执政基础所在,是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具体体现。地方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是我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下,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其现代化建设直接决定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地方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将党的领导嵌入到地方治理当中,思考基层党组织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为基层党组织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治理;基层党组织;现代化

作者简介:秦柳叶;重庆工商大学

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地方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关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我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以及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地方治理是指以地方党政系统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依法对地方管辖区域的国家事务及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及过程,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性一环,地方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现代化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形态,它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制度和体系能够得以不断完善,使以党为领导的各类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地方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内,在党政系统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管理地方公共事务,坚持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该地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该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的生活状态。

(二)基层党组织的概括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国区别其他国家的特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协调各方利益,积极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善和构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治理体系、治理格局。党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领导主体,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治理的成效,只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抓住了实现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在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下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组织体系,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组织是党的全部力量的来源,党的工作和全面领导需要依靠组织体系去实现。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工作的基础,是发挥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明确指出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基层作为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必须夯实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的坚实基础。基层党组织作为地方治理的领导者,基层党组织的现代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前提。

二、地方治理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逻辑关系

地方治理和执政党组织的建设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承担着地方治理的责任,领导和推动着我国地方治理的发展。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对基层党组织和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客观的推动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地方治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本质上存在着必然联系和互动关系。

(一)执政党是地方治理的领导者

我国不同于西方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模式,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建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党是我国地方治理的领导者,地方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负责、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所管辖区域对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的活动及其过程。作为执政党,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领导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地方治理的成效关乎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党作为领导者在地方治理中起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党的领导是地方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地方治理始终要建立在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要求上。

(二)地方治理的需要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竞争日益激烈,“治理效能”成为了当前各国国家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十八大以来,党采取和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不断开创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发挥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适应性能力极强的党,在不断谋求自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推动“治理效能”的提高作为当前党面临的外部挑战,推动地方治理,提高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对我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政治结构和职能等都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这种外部环境促使了执政党组织建设。在适应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弥补我国地方治理过程中的短板,推动国家治理效能的提高,最关键的在于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

(三)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推动地方治理的发展

我国的地方治理必须要建立在党的领导的基础上,要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地方治理当中,才能更好的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党的组织建设在于增强党的组织适应性以及提高制度化水平,在建设的过程中有益于整合社会力量和协调各方利益,执政党的组织建设为地方治理提供了领导上的保障。执政党通过自身组织理念和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有效的缓解社会利益的矛盾的冲突,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更好的将社会的分散力量整合在一起,使社会团体和公众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地方治理当中。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剖析

在国内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全球化浪潮不断发展的双重合力下,我国己经发生了全方位的历史性变革。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这场深刻的历史变革推动了我国的社会转型。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逐渐凸显出了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对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适应性带来了新的困境与挑战。

(一)地方治理失灵

在地方治理中,各多元治理主体治理功能的发挥作为实现地方治理的重要基础,是保证社会结构稳定的有力支撑。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本是由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地方治理机制,由于各种社会组织的兴起、社会人员流动的频繁加剧等社会变化,公共社会成为了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连接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个人的中介机制遭到了巨大破坏。在中介机制的破坏和中介组织的缺失下,地方治理的主要责任和压力落到了基层党组织的身上。正是中介组织这个治理主体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治理的失灵,而地方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社会资源和治理的局限性又很难满足日益变化的多元化治理需求,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地方治理的效能。

(二)社会组织能力弱化

社会组织力作为政党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政党组织生命力的重要性标准。随着社会发展转型,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整个社会和以往的社会组织网络都开始出现碎片化特征。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对国家和组织的依赖性而言,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自由,个体的自主性得到提升,人们不在对国家进行资源配置而产生较强依赖性,也就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日益与组织相脱离,个人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也逐渐削弱。对于政府而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其不再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个人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市场满足物质需求、获得自身利益,这无疑降低了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对党组织的依附性和政治认同,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

(三)创新发展意识不足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创新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理念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结合我国当前发展实际情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作为领导一切的核心力量,创新地方和社会治理对党的群众工作本领、领导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地方治理中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随着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服务群众和社会的意识、能力欠缺,组织内部体制机制不完善,治理方式手段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不密切,创新不足等都是当前制约基层党组织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阻力和障碍。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地方治理承担着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责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新发展意识的缺乏,会影响其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时代性、创造性和引领性,严重影响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

四、地方治理现代化对基层党组织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治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持续深入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我国当前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背景下,面对着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压力。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地方治理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中国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面对当前现代化建设的诸多挑战下,基层党组织应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满足当前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一)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宣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最基础的力量,是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密切保持者。人民群众作为变革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牢牢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党扎根人民群众的重要基石,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优良的作风是基层党组织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党员的作风直接代表着组织的形象,关乎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在人民心中的信任度,关乎着党的民心向背和执政未来,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在面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基层党组织在地方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好的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地方和社会治理当中,就必须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加强管理监督,这不仅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是基层党组织在地方治理中发挥战斗堡垒的根本保证。始终强化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以心系群众为己任的服务型党组织,坚定不移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心系人民群众,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不断维护党的良好形象,为地方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发挥利益整合功能、推动各方合作共治

地方治理作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地方治理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多元治理。多元治理不仅仅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现代化的途径。基层党组织作为各个基层组织的领导者,领导着基层社会团体和人民参与社会治理之中,只有各治理主体共同的拥有参与机会和表达权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称为多元治理。因而,加强和培育多元主体的参与意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各治理主体合作共治,也有助于培养基层党组织现代化的组织理念,更好的实现治理现代化。随着我国政党逐渐向“治理型”转变,提高政党权威和公信力,集合各方力量协调共治,就需要党重视对各方利益的整合,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也逐渐凸显出来,利益斗争和维权意识也愈加强烈。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利益整合机制,完善基层利益分配机制。运用体制机制化解各方矛盾,协调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组织、团体以及个人等共同的参与到地方治理当中,解决地方治理现代化当中的发展问题,提高自身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推动形成多元主体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合力。

(三)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考核制度、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作为强国之本,为地方治理现代化提供着智力支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凝聚力所在,人才培养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职能转型,关更关系到党在领导地方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加强社会治理,就需要贯彻落实“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制度方面,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选拔渠道,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扩宽人才选拔渠道,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和建设方面,重视基层党组织人才资源,要扩大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的覆盖面,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优秀人才。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考核制度,有利于基层党员干部更加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担当,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历程中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5.

[2]唐天伟,曹清华,郑争文.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测度指标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46-50.

[3]李尧远,刘冰,任宗哲.地方治理现代化:认识误区与推进障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03):130-136.

[4]马丽.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嵌入机制及其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01):163-17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