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徐飞1,2,韩自行1,宋玉立1,刘伟2,周益林2,李丽娟1,王俊美1,秦志英3,程燕君4;发表于《植物保护》期刊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河南省豫粮集团延津小麦产业有限公司,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县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g/L戊唑醇FS、25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为63.6%~100%。药剂拌种对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地点的影响。2018年开封和2020年内黄的25%氰烯菌酯SC、2019年温县和2020年内黄的30g/L苯醚甲环唑FS和2020年内黄的30%丙硫菌唑OD拌种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灌浆期的病情指数;在2019年温县的25%氰烯菌酯SC和2018年开封的30g/L苯醚甲环唑FS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病情指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25%氰烯菌酯SC、30g/L苯醚甲环唑FS和30%丙硫菌唑OD拌种处理的灌浆期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12.8%~85.1%,增产1.2%~13.1%。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30%多·酮SC、30%丙硫菌唑OD和50%多菌灵WP在小麦拔节期喷雾防治能够显著降低灌浆...更多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药剂防治;杀菌剂;氰烯菌酯;丙硫菌唑;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00);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S2010-01-05);

 

  DOI:10.16688/j.zwbh.2021024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Fusariumspp.引起的一种茎基部病害[12]。在黄淮冬麦区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侵染产生危害,苗期发病叶鞘变褐,分蘖减少,植株矮弱,成株期发病茎秆变褐至1~3节,形成酱油秆,造成维管束阻塞,单穗粒重降低,灌浆后期易形成枯白穗,严重时引起产量损失[2]。21世纪初期小麦茎基腐病成为澳大利亚小麦生产的重要威胁,年均损失9700万澳元[2],该病也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重要病害,产量损失平均为13%[23]。自2012年在我国河南省发现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以来,该病在黄淮冬麦区发生逐年加重[45],其引起的产量损失不容忽视。

 

  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北部和西部、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部和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均有报道[6]。其中2013年-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病田率为12.6%~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当白穗率为22%时,产量损失达51.6%[4]。2014年-2016年河北省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和邯郸等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多数地块白穗率<5%,严重地块白穗率10%~20%[78]。2019年山东省西部的济宁市邹城市病田率为66.8%,严重时产量损失达40%[9]。在2015年-2018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富平、蒲城三地一些麦田的白穗率达到30%以上,产量损失明显[1011]。

 

  目前的小麦品种抗茎基腐病研究发现,大多数种质特别是推广品种均表现感病[1213]。虽然利用轮作、休耕、秸秆焚烧或行间播种等农业措施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效果[3,11,14],但是在长期的耕作习惯和广泛推广的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制度下难以实现。已有研究表明,药剂拌种防治茎基腐病虽然在苗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小麦生长后期防治效果下降[15],生产上迫切需要药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科学措施。因此本研究在河南省不同地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使用药剂拌种、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的方法测定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该病害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小麦品种与药剂

 

  供试小麦品种:‘百农207’‘矮抗58’和‘郑麦366’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小麦拌种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F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F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拔节期喷施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WP),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WP),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30%氟环唑悬浮剂(SC),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30%多·酮悬浮剂(SC),河南绿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田间接种物的培养和接种

 

  供试菌株为1株强致病力假禾谷镰刀菌,来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小麦茎基腐病病茎分离物,编号为G14LY24-2,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离、鉴定和保存。

 

  将小麦粒浸泡12h后,取250~500g的麦粒装入到聚乙烯塑料袋(长36cm,宽10cm,高8cm)中,然后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60min,放置2d后,再次灭菌30min,冷却后使用。将不锈钢盘(长48cm,宽35cm,高7cm)用锡箔纸封口,放入170℃烘箱灭菌3h,冷却备用。将灭菌的小麦粒铺入不锈钢盘内,麦粒厚度为2cm。将在25℃PDA平板上(9cm)黑暗条件下培养3d的假禾谷镰刀菌G14LY24-2,用灭菌牙签划成边长1cm左右的小方块,接于灭菌的小麦粒上,每个不锈钢盘接入2皿PDA平板的菌丝块。1周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混合均匀,再次封口。2周后待菌丝布满整个麦粒时,在通风背光处晾干备用。田间接种时,将小麦种子和麦粒接种物混合播种,接种量为种子和麦粒接种物质量比1∶1。

 

  1.2.2田间试验安排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河南省开封市水稻乡回回寨村(34°45′59″N,114°15′46″E,海拔71.7m,品种‘百农207’)、焦作市温县武德镇徐堡村(35°01′54″N,113°05′34″E,海拔105.6m,品种‘矮抗58’)和安阳市内黄县楚旺镇菜园村(36°6′18″N,114°54′27″E,海拔50.4m,品种‘百农207’)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田间试验。2018年在开封市水稻乡回回寨村‘郑麦366’上,进行了拔节期喷施杀菌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试验。2020年在焦作市温县武德镇徐堡村‘百农207’小麦上进行了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施杀菌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试验。所有试验均按种子和麦粒接种物质量比1∶1进行田间接种。

 

  1.2.3药剂拌种防治茎基腐病

 

  播种前,将30g/L苯醚甲环唑FS、60g/L戊唑醇FS、25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分别按照制剂用量每100kg种子300g、50g、200mL和500g的剂量进行包衣。其中2020年内黄试验中还包括30%丙硫菌唑OD拌种(100kg种子制剂用量430mL)处理。拌种时用水量为种子量的2%,拌种后在通风避光处晾干备用。各个试验地在11月上旬播种,播种量10~12.5kg/667m2。每个小区30m2,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4拔节期喷施杀菌剂防治茎基腐病

 

  试验于2018年在开封进行,采用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15%三唑酮WP、30%氟环唑SC、30%丙硫菌唑OD和30%多·酮SC于拔节期在小麦茎基部喷雾,667m2制剂用药量分别为:100g、30g、150g、80g、43mL、43mL和80mL。用水量为50L/667m2。每个小区30m2,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5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施杀菌剂防治茎基腐病

 

  将拌种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进行结合,测定其综合防治效果。每小区30m2,每处理3次重复。其中药剂拌种和喷雾所用剂量与单独使用时相同。

 

  1.2.6田间调查

 

  药剂拌种防治试验中,苗期调查时间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小区随机取3点共10株幼苗,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30株幼苗,分别装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后,记录其发病情况。2020年内黄试验的苗期调查时,还记录其株高、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拔节期调查取样方式与苗期相同,记录其发病情况。由于苗期和拔节期发病都在病株的外层叶鞘,不宜将同一株中的病茎分开,因此计算病株率。病株率按照方中达[16]的方法计算: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

 

  药剂拌种、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的试验中,灌浆期调查白穗率,每个小区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1m2白穗数和总穗数,计算3个点的平均值得到小区白穗率,通过小区白穗率计算得到每个处理的平均白穗率;并随机拔出植株,在每个小区中五点取样共选取30茎,每个处理共90茎带回实验室,将叶鞘剥离干净后测定病级,病级标准参考徐飞等[4],成株期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第1节变褐;2级,第2节变褐;3级,第3节变褐;4级,穗下节变褐或灌浆期白穗;5级,植株发病未成穗,按照方中达[14]的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病茎率:病情指数=100×Σ(病级值×该级茎数)/(最高级值×总茎数);病茎率=100%×(病茎数/总茎数)。收获时,每个小区随机3个点,每个点1m2,将各个小区样点的穗割下装入网袋中,分别脱粒,晾干后称量,计算得到小区平均产量并换算成667m2产量。

 

  1.3数据分析

 

  利用SAS(Version9.1)对各小麦品种苗期生长参数、苗期和成株期的病株率、病茎率和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病株率、白穗率和病茎率进行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2.1.1药剂拌种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拌种剂对幼苗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表1):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显着增加了幼苗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与空白对照没有显着差异。25g/L咯菌腈FS拌种处理显着增加了株高;而30%丙硫菌唑OD拌种处理显着降低了株高和单株干重;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显着降低了单株鲜重和干重。

 

  2.1.2药剂拌种对苗期和拔节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2018年开封试验结果表明:60g/L戊唑醇FS、25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苗期病株防治效果为63.6%~100%(P<0.05)。2020年内黄和2019年温县小麦苗期均没有发病。拔节期调查病株率发现:除2018年开封试验的25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外,2018年开封试验的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和60g/L戊唑醇FS拌种以及2019年温县4种和2020年内黄5种拌种剂在拔节期均没有显着降低病株率(表2)。

 

  2.1.3药剂拌种对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在2020年内黄和2018年开封试验中,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麦灌浆期的病茎率和病情指数(P<0.05),在2019年温县试验中降低了病茎率和病情指数,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防效为30.8%~85.1%,病茎防治效果为29.2%~44.3%;除2018年开封外其他试验地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的小麦增产3.3%~10.8%。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在2020年内黄和2018年开封试验中,显着降低了小麦灌浆期的病茎率,在2019年温县试验中降低了病茎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的病茎防治效果为20.6%~50.6%。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在2020年内黄和2019年温县试验中,显着降低了灌浆期的病情指数(P<0.05),在2018年开封试验中降低了病情指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12.8%~70.3%,增加产量1.2%~10.7%。30%丙硫菌唑OD拌种处理在2020年内黄试验中能够显着降低病茎率和病情指数(P<0.05),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65.0%,病茎率防治效果为58.3%,增产13.1%。60g/L戊唑醇FS拌种和25g/L咯菌腈FS拌种处理在2020年内黄试验中可以显着减少病茎率(P<0.05),其病茎防效分别为29.4%和23.8%;但是在其他年份的病茎率和3个年份处理的病情指数与空白对照没有显着性差异。从白穗率来看,2019年温县试验中,4种拌种剂处理均显着减少白穗率,白穗率防治效果为79.8%~91.3%,但在2020年内黄试验中均没有显着减少白穗率。从产量上来看,所有拌种处理的产量与空白对照产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2)。

 

  2.2拔节期喷施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30%多·酮SC、30%丙硫菌唑OD和50%多菌灵WP在小麦拔节期喷雾防治能够显着降低灌浆期的病情指数,其病情指数防效为49.5%~59.2%;白穗率防治效果为9.5%~17.9%;病茎率防治效果为46.7%~61.4%;除30%丙硫菌唑OD外,增加产量5.0%~6.1%。15%三唑酮WP、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30%氟环唑SC拔节期喷雾防治虽然不能显着降低病茎率和病情指数,但是病茎率防治效果为16.3%~23.7%;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7.9%~28.9%。25%戊唑醇WP和25%氰烯菌酯SC拔节期喷雾防治分别增产1.8%和11.2%(表3)。

 

  2.3药剂拌种和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综合防治效果

 

  所有药剂处理均没有显着降低病茎率。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和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30%多·酮SC拔节期喷雾处理可以显着降低病情指数,其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24.1%~26.0%。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30%多·酮SC拔节期喷雾处理可以显着增加产量,其增产率为15.2%和15.3%。其他情况下,杀菌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病情指数(0.7%~18.1%),并增加产量(7.5%~10.0%)(表4)。

 

  3讨论

 

  本研究中2018年开封60g/L戊唑醇FS、25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药剂拌种均能显着降低苗期病株率,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没有显着降低苗期病株率,而灌浆期效果不稳定。研究结论与张鹏等[15]研究中拌种剂对苗期的防治效果显着,防治效果为22.0%~58.8%,而在灌浆期防治效果不显着的结果一致。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在2020年内黄和2019年温县试验中,显着降低了灌浆期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28.3%~70.3%。冯小军等[11]的研究同样发现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制剂拌种在灌浆期有显着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23.4%~45.3%。高珏晓等[17]报道苯醚甲环唑的复配剂拌种在成株期有显着的防治效果(67.5%),郑中玲等[18]也有类似的报道。25%氰烯菌酯SC拌种在2018年开封苗期和2018年开封与2020年内黄灌浆期均有显着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不稳定,可能是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受到气候、肥料使用和土壤特性等条件的影响[19]。

 

  本研究中30%多·酮SC、30%丙硫菌唑OD和50%多菌灵WP在拔节期喷雾防治能够显着降低灌浆期的病情指数,其病情指数防效为49.5%~59.2%。此结论与张鹏等[15]研究中多菌灵和多·酮SC在拔节期喷雾效果较好(27.9%~49.2%),王国军等[10]研究中多菌灵拔节期喷雾效果较好的结论一致。30%多·酮SC和50%多菌灵WP拔节期喷雾不仅能够防治小麦茎基腐病,而且还有一定的增产效果(5.0%~6.1%)。

 

  苗期病株率与成株期病害发生情况没有显着的相关性(以2018年开封试验为例,R=-0.05~0.86,P>0.05)。这些结果也说明,小麦茎基腐病的灾变规律比较复杂,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茎基腐病能够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不断侵染植株,受到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19]。从3年3地结果综合来看,使用25%氰烯菌酯SC拌种单独处理或者30g/L苯醚甲环唑FS拌种后结合拔节期喷施30%多·酮SC可以具有较好的灌浆期病情指数防治效果(24.1%~26.0%)和增产效果(10.0%~15.3%)。此结论与冯小军等[11]的研究中药剂拌种结合返青期喷施杀菌剂防治效果最好的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oot and Crown Rot Fungi Associated With Winter Whea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Variables.[J] . Xu Fei,Yang Gongqiang,Wang Junmei,Song Yuli,Liu Lulu,Zhao Kai,Li Yahong,Han Zihang.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2018

 

  [2]Resistance to F usarium crown rot in wheat and barley: a review[J] . Chunji Liu,Francis C. Ogbonnaya.  Plant Breed . 2015 (4)

 

  [3]Crop Damage Estimates for Crown Rot of Wheat and Barley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J] . Smiley Richard W,Gourlie Jennifer A,Easley Sandra A,Patterson Lisa-Marie,Whittaker Ruth G.  Plant disease . 2005 (6)

 

  [4]徐飞,宋玉立,周益林,等.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J].植物保护,2016,42(6):126132.

 

  [5]First Report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Causing Crown Rot of Wheat in Henan, China.[J] . Li H L,Yuan H X,Fu B,Xing X P,Sun B J,Tang W H.  Plant disease . 2012 (7)

 

  [6]黄冲,姜玉英,李春广.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J].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7]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等.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J].植物保护,2016,42(5):154157.

 

  [8]纪莉景,栗秋生,王亚娇,等.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分布调查[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9):6669.

 

  [9]赵艳丽,王祥会,胡英华,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5):6365.

 

  [10]王国军,王晓娥,孙敏,等.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预报及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258261.

 

  [11]冯小军,郭海鹏,贺亚红,等.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9,28(9):15151521.

 

  [12]杨云,贺小伦,胡艳峰,等.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所致茎基腐病的抗性[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3):339345.

 

  [13]金京京,齐永志,王丽,等.小麦种质对茎基腐病抗性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21(2):308313.

 

  [14]Effect of crop rotation on crown rot and the incidence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in wheat in the Western Cape, South Africa.[J] . Lamprecht S C,Marasas W F O,Hardy M B,Calitz F J.  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 2006 (4)

 

  [15]张鹏,邓渊钰,杨学明,等.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142144.

 

  [16]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17]高珏晓,丁发强,王来芳,等.四种拌种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7173.

 

  [18]郑中玲,陆宁海,吴利民,等.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1):2528.

 

  [19]Fusarium Crown Rot Whitehead Symptom as Influenced by Wheat Crop Management and Sampling Date.[J] . Smiley Richard W.  Plant disease . 2019 (1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