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坚持“五育”并举,建设和谐校园

【摘要】大力发展小学教育,转变观念势在必行,实施“五育并举”教育模式,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等,深入剖析了基础教育在这一阶段的现状,并给广大中小学校以工作的方向与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搞好小学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执行有关国家政策,协同中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倡导结合办学特色的新的教育模式一是自新。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二是要常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跟上国家政策,开展“五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五育理念;和谐校园建设;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一、“五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措施分析

(一)办学特色为抓手,将德育体系进行构建

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坚守教育本真,结合我校“真教育,真性情”的办学思想,推动小学教育的政策化和正确化、平稳化发展中的德育教育就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追求,达到德育教育性,它反映了教育活动的全部精神本质。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个体性功能,重视个人品格的培养,重视价值真理的培育、在注重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注重个体道德认知、情感理想的认同,等等。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践行策略等等。本文以儒家经典《大学》为例探讨德育思想在学校中的应用。《中庸》之于人性也、后天的习性进行了陈述,“天命谓之性”是说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先天之性与后天之养相结合而形成的,后天之养应在教育中加以引导和训练。遵循人性办事,就是道,维护人本真的,就是“率性谓之道”,“修道之谓教也”,是说不断地修身正己,开展道德修养,就是教学。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我校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能收获真性情,真涵养,真人生。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有必要把塑造健全人格作为自己的使命,做实教育教学,打好教育学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将道德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用己力修己,与教育的衔接,再到教学活动的稳定提高。

(二)提升教学认知水平,提高学生智育质量

对小学教育发展而言,就是采用循序渐进性,知行合一教育方式。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主体性、情感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基本特点和规律。认知,教育之始,正确认识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并且指导给这个给它,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智育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育,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新时期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有关训练,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提高、业务教学能力等等,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积极参加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学校以“和乐无疆童心飞”为校风,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尊重师道,践行仁德师也称君子、圣人。师,教人率性,教人修道,传道授业解惑、知识解惑,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做人,同时还要学会为人师表。对教育活动要端正态度,循着初心,自信而行,以耐心对待、用心去行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大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展开讲解,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小学教师除了以讲授方式进行授课,同时也注意了新形式教学方式的介绍,比如观察,思维等、深入探求知识等方面发展小学生认知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提高体育锻炼频率,加强身体健康建设

在国家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发挥塑造人格之功效。通过体育教育还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体育教育同日常教育处身于不同空间,不同环境之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更易将其身体素质与本真品质体现,还能窥探出学生意志毅力的度等等。体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升其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体育教育一方面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还融品德教育于一体,促其养成刚毅的耐力与素质。通过锻炼还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的成长。体育锻炼在开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朝气蓬勃、释放本性的喜悦,还能给学生带来某种程度的正面感染,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四)结合日常实践,提升劳动教育

随着国家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升,劳动意识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劳动精神作为一种高尚品质更是被社会所推崇。所以在塑造劳动观念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劳动技术,推动学生各个方面的协同发展。通过对劳动教育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使劳动教育能够发挥最大效用。我们学校开设的有关课程,就是强化劳动教育道德的主渠道,人们不断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的特色校本教材《养趣》就是一个重要的支撑。通过对《养趣》进行深入了解,发现该课程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美育熏陶

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好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打开学生心智启蒙的第一钥匙。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寓传统文化于学校教育之中,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创建阅读角,开展书法活动,诵读经典等、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精神及传统美德,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利用创意活动,引发兴趣,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是通过大量阅读和积累运用得到锻炼,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在研读经典的同时,领悟人生哲理,又使它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形成思想上的认同。

二、讨论

“五育”并行,并非相互独立,但又互为补充,一起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参与,均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德与智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及塑造其良好人格等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美则能够有效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丰富知识,陶冶性情。落实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小学教育,形成一套完整的德育体系,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有关教育教学活动,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完善教育方法,以督促学校把五育并举的举措,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2020,(4).

[2]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0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