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探讨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介绍了非经济学专业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和案例教学过程。结合学生调查获得的反馈信息,总结了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案例库建设、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试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2-0127-03
 
 
案例教学是当今大学教育中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法学和工商管理的教学[1-2],并逐渐应用于经济学教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具有原理抽象、理论体系不统一、跨学科、实践性强等特点。有经验的老师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3-7]。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我国高校资源、环境与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非经济学专业前期没有开设经济学课程,很难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资源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专业背景调整教学内容,探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结合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调查和反馈,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活动的对策和建议,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课程内容安排。
 
 
 
本课程面向本科层次的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旨在引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和方法去理解和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目前课程内容体系不统一,国内外教材各有特色。其中,马忠主编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导论》[8]和汤姆·蒂滕伯格、林恩·刘易斯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9]是国内外应用广泛、公认较好的代表性教材。马忠版教材体系清晰,有专门的理论章节,介绍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因此,我们选择马来西亚-中国版本作为课程的统一教材,补充了Titanberg版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方法、政策三部分,具体内容根据课时选择。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微观经济、外部性、公共产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主要介绍环境经济评价的几种方法。政策部分重点介绍了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及各国的实践。
 
 
 
(2)案例选择的安排。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内容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逻辑性差,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循环境知识与经济理论相结合、本土化的原则,选择案例。比如:1。在介绍课上,“你周围或者你家乡的资源环境是怎样的?”"中国存在什么样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问让学生发言,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普遍性,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2.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更需要案例辅助教学。热播韩剧《炸鸡和啤酒搭配更好》帮助学生理解互补产品和替代品的含义,“二胎”政策对需求会有什么影响?”"土地价格上涨对住房供应有什么影响?"等等,从而深刻理解需求供给理论和市场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3.通过对“凤凰古城收费”和“鼓浪屿限客”事件的对比分析,启发学生理解政府在公共产品和资源供给中的作用。4.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上,采用“亚马逊地区森林采伐”的案例,分析森林采伐的原因,探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5.组织一些以“雾霾造成的环境损失”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分析环境价值评估具体方法的应用过程。6.在环境经济政策部分,通过“中国排污收费制度与展望”和“碳交易”案例,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最新实践进展。7.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油价”“低碳经济”“如何应对土地使用到期”等专题,与学生探讨中国资源环境的具体改革实践,拓宽教学内容。
 
 
 
(3)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案例总结评价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所有案例材料均由教师收集整理,包括国内外涉及的社会事件和社会政策。多媒体PPT以文字、图片、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案例教学过程基本按照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的顺序进行,并将案例分为两类,不同类型案例的教学安排不同。“小案例”与具体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大案”内容全面,与几个知识点相关,每章结尾都会有专题讨论。通常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不活跃时也可能会点名发言。如果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意见不一致,学生会举手了解全班同学的整体观点和立场,让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老师会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于大的特殊情况,会分组,学生课后准备课堂发言。每次学生发言讨论一个小组案例,老师都会给出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的分数。课程结束,以课程报告进行评估,可视为综合案例分析。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评价。
 
 
 
为了获得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改进实践教学过程,我们在学期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教学评价、案例选择、案例呈现和学生意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问卷36份,有效率100%。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其中,94.4%的学生表示“喜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采用的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7.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保持学习兴趣。
 
 
 
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88.9%的学生认为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91.6%的学生认为教学案例有助于知识理解。97.2%的学生认为所选案例更具代表性。91.6%的学生认为所选案例具有时效性;就案例类型而言,学生的偏好程度为“社会事件”、“社会政策”、“历史事件”、“图表事件”、“国内事件”和“国外事件”(见表1)。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91.7%的学生认为教学案例的时长合适。97.3%的学生更喜欢参与案例讨论;94.5%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83.4%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解案例清楚,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对“你喜欢如何呈现案例”的回答均按入选人数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PPT演示”、“音视频”、“学生参与演示”、“教师主导”和“板书”。“你喜欢如何分析案例?”均按入选人数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互动辩论”、“学生即席发言”、“小组讨论”、“教师指定学生发言”和“课后分析讨论”。学生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意愿是“互动”、“探究”、“讨论”、“案例”和“启发式”。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上过经济学课程,调查显示比例为63.9%,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评价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比如学过经济学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高于平均水平96%)高于没学过的学生(92.3%),后者没有选择“非常满意”这个选项。"教学案例离理论知识有多近?""教学案例对知识理解有帮助吗?"以及“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学过的学生比没学过的学生认可度更高。但在“参与案例讨论的爱”和“老师讲解案例清楚”的评价上,学过的学生低于没学过的学生。
 
 
 
可见学生喜欢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参与积极性高。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要照顾那些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详细讲解经济理论的内容,帮助他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资源环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不够清晰,要求教师完善案例分析的组织,注重案例总结。
 
 
 
三,改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措施。
 
 
 
基于教师的教学感受和学生的反馈,非经济学专业的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选择、案例呈现、师生互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加强案例选择的代表性,打造本土化案例库。
 
 
 
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教学中应尽可能弥补的薄弱环节。目前,环境价值评估的经典方法,如绩效成本法和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都没有针对性的案例。目前这些方法在国外应用广泛,在国内却很少见到,需要进一步收集整理。目前,我们的想法如下:1。要求学生以课程报告的形式选择学校周边的风景或景点,并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2.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城市建设规划(公园建设、房屋拆迁等。)为例说明环境价值评估在决策中的应用。同时,针对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整理贴近生活的经济案例,加强经济思维的训练。
 
 
 
结合我国改革实践,应加强案例库建设。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理论性强,但缺乏案例和实践介绍。虽然国外教科书中有案例和具体例子,但都是国外的现实[10]。因此,教学过程需要本土化,需要收集符合中国实际的案例。这与学生对社会事件和国内案例的倾向是一致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资源和环境。从“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到十九大报告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方面有很多做法和改革,值得梳理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我们身边的这些案例时效性强,案例的背景和内容也比较现实,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二)丰富案例呈现,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
 
 
 
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以PPT的方式呈现,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反映的字多图少,效果不佳,需要改进。因此,可以进行以下调整。1.适当增加录音录像形式的案件材料,充分考虑案件长度和数量,调整案件内容,展现本质,突出重点。2.下大力气用“互联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比如提前设置微信官方账号,老师提前整理案例并在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案例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教师可以提前预习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精心安排衔接问题和引入话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师生互动,加强教师对讨论的控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调查显示,教师对案例讲解不够清晰,说明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教师需要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比如课前要做好进一步的准备,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注重学生的课堂反思,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进度。
 
 
四、总结
 
 
案例教学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调查还显示,学生的参与意愿很高,这就需要教师调动起来,对课堂有很好的掌控力。科目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经常跳出经济思维,提出一些特别的观点。这时,要求教师在鼓励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指导。此外,如果鼓励学生辩论,如何控制讨论节奏,防止话题偏离和聚焦案例,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有时案例教学法也暴露出一个缺点,那就是案例教学变成了案例教学。由于师生长期养成的思维模式,学生通常会想着寻找事物的最佳答案,从而影响教学效果[11]。因此,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案例上,需要教师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