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摘要: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全国所有贫困县、贫困户都已脱贫摘帽。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督等等。同时,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家庭农场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阐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家庭农场;创新经营方式

作者简介:郝永杰,高鸿翔,姜跃庆,武立勋;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文献综述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脱贫攻坚战已完美收官,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农场可谓是遍地开花,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郭熙保,龚广祥[1]提出只有家庭农场采用了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新技术,才能够显著实现增收效果,首次提出新技术需求实现度概念,并发现只有提高新技术需求实现度才能提高家庭农场采用新技术的经营效率。袁冀,李敏,刘建[2]提出了关于构建“农科所+村集体”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深度融合”科技支撑新路径、增强“学科提升”科技助农新动能及探索“技术参股”科技发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李本松[3]提出通过按照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集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健全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文化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途径。来晓东,杜志雄,郜亮亮[4]通过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对玉米类家庭农场亩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小麦和水稻类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对其亩均纯收入同样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黎珍珍,覃翠爱,潘兴运[5]提出改善家庭农场产品服务网络,提升家庭农场、发展加强家庭农场管理者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抗风险能力等来改进和提升家庭农场的建设和经营。张茜,徐勇,郭恒,李文娇[6]提出土地流转、多元化服务、信贷扶持、保险引导、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创优品牌诸方面在内的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的6项战略对策。邢运,马瑛[7]提出完善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做好引导、探索建立新农民培育制度等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徐宝友[8]对农场经营管理人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政府应对基层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加大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投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人才队伍的技能的培育;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改进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积极性;规范引导社会职能、促使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刘迎雪,夏惠芸[9]认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仍不乐观,培训模式有待创新,存在培训经费有限、内容不具针对性、无法保障培训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提出通过拓展培训资金来源渠道、改善内容、创新新农人培训模式等途径,促进新农人素质全面提升,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我国家庭农场数量多、发展速度比较快,自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规模日益增多。截至2018年底,进入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有60万家,比2013年增长4倍多,全国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946亿元。

家庭农场经营种类繁多。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包括粮食、蔬菜、苗木、花卉、茶叶、烟草、畜禽及水产养殖等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就单个家庭农场而言,经营种类也比较的多。

土地流转形式各不相同。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家庭农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家庭农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既有签订合同的规范流转,也有口头约定的松散流转;合同约定的期限有的能达到二三十年,但是有的甚至只有1年。

家庭农场发展地区发展差异明显。家庭农场数量较多、发展较好的多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这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部丘陵山地较多,中东部平原相对较多。

家庭农场经营者结构复杂。家庭农场有的是以夫妻双方为主经营,有的是专业经营大户转型过来做的家庭农场,还有的家庭农场是以合作社的形式经营,同时,也有农业企业来经营的家庭农场,呈现出普通家庭、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都在经营家庭农场的局面。

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相对一般农户较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家庭农场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营,使规模效应凸显,与传统的农业经营相比较,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家庭农场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一来,提高了数量和质量,最终提高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

1.相关制度不健全。在相关制度的设计上,缺乏全国性的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这就会导致不同地区在指导家庭农场发展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不一致,比如,在营业执照登记注册时,有的地区会把家庭农场看作是个体工商户,有的地区则会将其看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独立的市场主体性质,就可能会导致后期家庭农场在申请税收优惠、农业保险以及贷款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农资产品时也难以享受国家补贴。

2.经营资金短缺。实现家庭农场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够获得土地、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电力、水利等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大多数是传统的小农户,他们自身资金不足,筹措资金的能力不强。同时他们对于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不高,因此也较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难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经营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相对不高。一是文化水平不高,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对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缺乏深入了解,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二是生产经营凭经验,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能力;三是缺乏科学的中、长期统一规划,发展方向不是很明确,导致无主导产业支撑,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大多数集体农场仅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

4.土地流转存在困难。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对土地进行适当的集中,通过对农村的撂荒地、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进行规模流转,以达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一些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土地流转思想转变不到位,不舍得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导致一些农场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还有的租期短,农场主不敢投入,增加了生产及管理成本,制约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同时,土地流转价格波动大、土地流转流程不够规范、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等问题,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秩序以及农场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1.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根据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制度,政府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扩大农业补贴的种类,保证家庭农场收益相对稳定;加大技术补贴力度,例如加大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利用新技术的应用补贴力度;政府重点支持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家庭农场的外部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出能力;还可以适当地减免家庭农场所生产农产品的一系列相关税收,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增加保险类别,并且可以适当地提高各级政府所负担保险费的比例,同时,要适当地提高理赔标准,为家庭农场有效抵御风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拓宽融资渠道。针对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帮助解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大胆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扩大家庭农场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范围,减少家庭农场可抵押贷款资产的限制,帮助经营者解决家庭农场在资金方面的问题。依托财政部门的农业发展基金、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资金等,支持家庭农场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购买农业机械等等配套设施。同时,家庭农场要努力加强自身信用建设,让金融机构认可家庭农场的信用等级,提高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信任度,提升自身的还贷能力,增强银行对家庭农场的放贷意愿。

3.培育+引进经营管理人才。针对农场成员的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等情况,要不断地加大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打破他们的传统经营理念,引导农场经营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策略,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培训的质量,要对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渠道、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重点培训要素提高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方式引进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队伍,创造良好的用人氛围,提高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从而实现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4.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城镇可以搭建土地承包经营交易平台。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允许农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用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承包经营制度的双重经营基础上明确产权结构,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5.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创新经营方式

5.1“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企业”模式。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会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合作社按照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组织家庭农场进行生产。农产品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然后由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和销售。家庭农场以合作社为依托,与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可以增强家庭农场与公司的谈判地位,可以有效约束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家庭农场农产品的销路;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监督及集中收购,确保公司对加工原料质量和数量的需求。脱贫攻坚结束后防止返贫又是国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加工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防止返贫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2“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家庭农场负责原材料生产环节,合作社统一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机制,保证超市的稳定货源供应。这种模式将订单农业和现代经营业态有机结合起来,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采供周期,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及物流成本,对促进农民增收起了很大作用,适宜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经营,适合蔬菜、水果等高收益性的农产品。

5.3“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网上购物的欲望大大增强,农场经营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坚持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营销方式,“互联网+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可大大增加农产品销售量、扩大销售市场范围,还能增加产品的知名度,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熙保,龚广祥.新技术采用能够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吗?——基于新技术需求实现度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33-42+174-175.

[2]袁冀,李敏,刘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南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320-324.

[3]李本松.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4(06),28-33.

[4]来晓东,杜志雄,郜亮亮.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143-154.

[5]黎珍珍,覃翠爱,潘兴运.基于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以广西马山县古寨瑶族家庭农场为例[J].中国商论,2020,(23),112-114.

[6]张茜,徐勇,郭恒,李文娇.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SWOT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5,15(02),140-145.

[7]邢运,马瑛.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233-235.

[8]徐宝友.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22),110-111.

[9]刘迎雪,夏惠芸.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01),62-6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