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助推大学生投身“中国梦”的实现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受到多方面冲击,面对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精神寄托和理想梦想的缺失,爱国主义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实现“中国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作者简介:户艺馨;郑州西亚斯学院至善住宿书院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青年大学生们作为国家的后备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使命。随着全球化思潮涌现,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受到了较大的思想冲击,因此,用爱国主义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帮助其实现人生理想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爱国主义相关课程,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冲击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通信、传媒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年轻的大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讯软件和短视频软件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内容增多,传播渠道多元,这就给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社会团体利用网络平台鼓吹其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宣传其独立自主的价值观提供了便利。甚至有些反动团伙、恐怖势力等在一些历史和现实问题上捏造事实、带动舆论风向,煽动一些心智不太成熟的大学生对我国现状产生怀疑,甚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出不信任甚至反感,从而动摇乃至瓦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弱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面对西方一些国家的文化入侵,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哈美”、“哈韩”、“哈日”之类的倾向,西方电影、电视,动画,游戏等在中国的流行,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优势加剧了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盲目崇拜,过洋节、喝洋酒、吃西餐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对我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和对西方英雄主义情怀等的认同,导致崇洋媚外思想不断蔓延,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滞后淡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面对新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部分高校还未能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脱离了实际,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还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手段落后,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发挥,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究其原因,最无可厚非的是千百年来融入到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青年人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实现“中国梦”的长江后浪,需要自觉学习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推进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首先是爱国守法,因此,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都需要做到的首要责任。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后备军,需要带头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四)捍卫国家主权和国防安全的教育

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主权不容质疑。在和平年代,传统的流血冲突战争只在局部地区爆发,但是高科技领域的争夺依然威胁着国家安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加强国防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关注国家安全形势,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必备内容。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把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策略坚持下去。在高校普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大学生们真正做到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处处为祖国着想,自觉担当起实现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使命和重任。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四个自信”理念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先进思想理念的提出,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改造社会实践的力量。同样,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四个自信”理念的提出,坚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把我国大政方针的有关内容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使爱国主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用国货、支持民族传统工艺的一系列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面对西方国家种种形式的文化侵蚀,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使大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特殊魅力和蕴藏的价值。只有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只有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唤起青年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三)利用学校和爱国主义基地的教育优势,牢记苦难历史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立,能让人们牢记民族历史上所经历的苦难,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大学生们更应该了解历史,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发奋图强,强大我们的民族,自觉地把国家的兴衰同个人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鼓励自己为国家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利用学校教育和基地资源,实地教导大学生们牢记历史,纪念先驱,同时不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早日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才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海.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与公民道德建设论坛)[N].人民日报,2002-03-28.

[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郑永廷.做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J].思想教育研究,2002(4).

[4]闫素娥.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9(33).

[5]张果,李家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现状、原则及其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6]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