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莫奈《睡莲》组画,第一、从莫奈创作《睡莲》的背景分析,了解莫奈创作前后的变化及心路历程,从中知晓莫奈喜好睡莲的原因,画面中所画之物的由来,以及《睡莲》组画对莫奈绘画生涯的影响;第二、从莫奈《睡莲》组画的色彩表现来分析,莫奈对他画面中色彩的色调、冷暖、光源的处理;理解并研究印象派对于光和色的运用,从而探索色彩的奥秘。
关键词:莫奈;《睡莲》;光和色;印象派
作者简介:钟亮,林效丞;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绪论
《睡莲》是莫奈晚年时期创作的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笔者出于学习的态度研究莫奈的作品《睡莲》系列组画的创作背景,当我们听到莫奈时,脑子里反应的是莫奈的色彩和他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绘画风格。这篇文章主要研究莫奈的色彩,通过《睡莲》系列作品,我们可以得知莫奈为什么有着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他的艺术创作来源于哪里?又是如何处理画面的色彩关系?莫奈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画过同一场景,所描绘的场景虽然是同一地方,但是画面的基调却天差地别。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睡莲》组画创作的背景分析
《睡莲》是莫奈在74岁左右开始创作的花卉题材类的系列组画,历时12年,直至莫奈去世。我不敢想象如果莫奈晚几年离世,他会不会创作出更多令人心动的作品呢,我想这个是肯定的。《睡莲》创作的地点就在他工作室的小花园中,1893年莫奈在赛纳河东岸发现了风景秀丽的吉维尼村,于是买了下来,出于对水和光的热爱,他命人在花园中挖掘了一个池塘,并引入活水,种下一池睡莲,水环绕而行,形成了一个充满水的花园。又在池塘周围种了柳树和鲜花。晚年时期的莫奈体力和视力都大大下降,莫奈减少了外出写生,更安心的呆在他的小花园中,打理着花园中的一草一木。睡莲和他的花园也就成了主要写生和描绘的对象。在午后的阳光下,柳树摇曳,睡莲飘浮,树影倒映在水中,映入了画家的眼里,反映在画面,形成了不朽的作品。
莫奈对于水和光的喜爱,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大部分的写生作品都和水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日出·印象》、《冬天的国会大厦》、《威尼斯大运河》等。莫奈说过,他的一生都在塞纳河,大到一年四季,小到一天中的变化,他从没有产生过厌恶,对他来说,永远是新鲜的。在海边长大的莫奈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且他一生追求对光的捕捉,当光照耀在水面时,水面折射出水光粼粼之感。这完美的光与色的结合,正是莫奈所追求的,所以在他众多的风景画中,与水有关的创作时常出现。
在莫奈的画中还有一样东西出镜率很高,那就是莫奈池塘中的一座日式拱桥。19世纪后期,日本版画浮世绘传入法国,浮世绘所承载的东方美学颠覆了西方传统古典美学原理。受到了许多西方画家的追捧,尤其是印象派,莫奈也不例外,莫奈在17岁时购买了第一张日本版画,他对这种独特的异域风情充满了兴趣,他曾画过一张《着日本和服的莫奈夫人》。在他的花园中架起了一座独特的日本桥,显示出莫奈对东方文化的喜爱。同时,东方美学的审美,也会给莫奈在思想上、创作上一定的启发。浮世绘中的元素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的画面中,东方式的折扇,日本的服饰,画面的装饰感、平面感,以及在他晚期看到了东方线元素的表达。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莫奈试图将东西方艺术糅合在一起的大胆尝试。
二、《睡莲》组画中色彩的表现
西方油画中的色彩被创造之初,便是用来描绘具体物象的功能,与中国画的色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色彩及感情,不论西方油画色彩被创造之初是做何作用,色彩带给我们的带给人们主观感受作用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对生活点滴的感受,在看到画面中物象的色彩时,便会唤起。源自生活中的相应感受,并因为艺术的表现产生主观想象,故而色彩是油画操作中极为重要的要素,除了起到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的作用,还起到与中国画颜色相同的承载和传达画家创作意图及主观感受的作用。随着西方油画的发展,西方油画中的颜色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物象的限制,可随着画家个人的认知,感受和喜好恣意的表达,这使得西方油画的色彩具备了中国画的颜色,描绘相似的物体,同时可书写情感的意象性特质。
《睡莲》系列作品没有固定的手法和套路,莫奈的笔法不拘一格,富有独创性,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味。根据莫奈创作《睡莲》组画系列的时间轴可以大至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9年至1900年,为尝试阶段,莫奈在这一时期创作了13幅《睡莲》,并于1900年在丢朗•吕厄的画廊中展出,从这次的展览中能够看出来莫奈在色彩上的变化。莫奈在创作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在物体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对比色和明度的变化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将水的颜色与花草的颜色区分开。在颜色的使用上,用高明度、高纯度的黄色加强光线在画面上的效果。画面中大面积的使用蓝紫色,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可以看出蓝紫色的使用是莫奈多年写生的的颜色主观处理上的经验收获。
第二个阶段:1900-1909年逐渐成熟。1909年5月莫奈在丢朗•吕厄的画廊举办了第二次名为“睡莲:湖水风景”主题睡莲展。这次展览比第一次睡莲展更为成功,除了公众对莫奈这种印象画法的接受度增加外,莫奈在色彩方面的造诣也日渐加深。总的来说这一批作品的笔触比之前的更加细腻,颜色的使用上也更沉稳。
第三个阶段:1914年后开始创作巨幅油画作品。莫奈在1914-1917年创作的有睡莲尺寸平均都在一米五乘两米左右。这一时期莫奈的眼疾日益严重,对光和色彩的感受也发生着变化。虽然在此期间莫奈因为自身的眼疾带来了生活上的许多麻烦,但是,莫奈仍然坚持创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结语
综上所述,莫奈画的《睡莲》组画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一定的根据和想法的。通过《睡莲》我们可以看到莫奈的用色、画面的光线、弱化的形体、东方韵味的笔触、以及画面溢出的一股悠然的意境,这无疑是之前的艺术家没有尝试过的画法。他用独特的艺术风格,描述出他理想中的睡莲世界,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他的睡莲如同淤泥里的荷花一尘不染,清丽脱俗,他的色彩欢快跳跃,仿佛跳动的音符。他将东方元素的线融于西方绘画中,将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大胆的糅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西方美学,在思想上和创作上给人一定的启发。同时,他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走向。他的绘画无疑是成功的,不可替代的。我们作为现代美术的学者应当向莫奈看齐,学习莫奈对艺术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以及他在艺术上的造诣。
参考文献:
[1]常瑞.莫奈绘画作品《睡莲》的艺术探究[D/OL].宁夏大学,2018.
[2]林印吉.睡莲中的灵韵——莫奈后期绘画研究[D/OL].中国美术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