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材质肌理体现空间之美

摘要:所有的材料的表面质感都作用于人的感官系统。材质具有天生的审美特征。室内空间材料选择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心理。室内空间的材料选择首先应当遵循设计的形式美原则,其次应该充分利用材料所本有的特性来体现肌理之美。不同的材料总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心情,本文共写出材料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材质;肌理

作者简介:王一姣;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1.马赛克——舒畅

地铁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为都市人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行方式。在人们的印象中地铁多是千遍一律的设计,毫无新意,大家也只将地铁作为是一种出行方式,无心留意站台风光。大城市对地铁的需求更大,特别对于年轻的上班族,劳累了一天的工作,在下班的途中,又再次体会了那种喘不上气的窒息感:“啪”活生生被挤成一条咸鱼。但为了生活,节省时间还必须得乘坐。那么有没有其他风格的地铁站,让你进入地铁站犹如进入童话仙境,使压抑的心情得以释放呢?地铁站除了使用功能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应该要满足乘客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国内大多地铁站给人的感觉是“太冷漠”,仅仅局限于地下交通功能的设计,欠缺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空间,直白地说就是不够人性化、缺乏人情味,这对于大型换乘站和枢纽站来讲是非常行不通的。上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托雷多站,整个地铁站的设计主题是“光与水”。使用了不同大小颗粒的BISAZZA马赛克,把地铁站内的地板和墙壁覆盖其中。无数个LED灯照亮了地铁站的入口,把马赛克墙壁照得一片蔚蓝,整个墙壁星光闪烁,就像波光粼粼的大海,让人如沐浴星海,又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空,使乘客有漫游海洋的奇妙感受。BISAZZA独有的生产工艺造就了高品质的马赛克颗粒,深浅不一的马赛克通过设计师巧妙地排列组合,呈现出迷人的渐变效果,这是其他装饰型材料做不到的。人们置身于这样的地铁站时,更多的的想拿出手机拍上几张照片或是多停留两秒,白天一天的疲惫彷佛在这里全部消除,给人心情舒畅。

image.png

2.竹子——娴静

谈起竹子,人们总用“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在古代,人们喜欢用竹子来比喻君子,到现在竹子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可见竹子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居有着解不开的渊源。竹子的外型有节节高升的意思,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乐观的感受。另外,竹子的颜色主要有绿色、黄绿色、碳化色等。不同颜色的竹子也带给人不同心情。绿色的竹子经常给人带来美好轻松、有希望的视觉享受;而黄绿色的竹子在色彩的视觉上给人们带来了丰收、温暖的感觉;碳化色则让人感受到娴静和典雅。这些都构成了室内空间别样之美,他们不需要刻意的雕琢也不做作,在精神上就能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养料”。

3.丝绒——高贵/温柔

“丝绒是一种永恒的经典,使我们回忆起那样一个有着些许怀旧的,更纯真和高贵的年代。”

                                                        ——Gordon Richardson

丝绒(Velvet),是割绒丝织物的统称。它不是一种面料的种类,而是由特定的纺织技术形成的纹理结构。其手感丝滑,有韧性,天生具有高级感。作为高贵复古的代表,丝绒一直是设计师玩不腻的时髦元素,几乎成为家居中最受追捧的材质。丝绒,起源于14世纪的克什米尔地区,于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鼎盛,常被制作成窗帘、家具、墙饰和服装,是欧洲贵族及皇室的御用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让丝绒不再独属于上流社会,19世纪至20世纪,丝绒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贵族到平民,始终不变的,是骨子里的高贵。尽管在时代变迁中,丝绒曾遭受冷遇,但它始终是时尚界和家居界无法忽视的存在。一袭优雅的丝绒,经历岁月沉淀,终以自身的华美和高贵,再度成为风靡家居界的奢华元素,成为流行千年的永恒经典。金属般的光泽、柔滑的触感、立体感十足……不管把丝绒面料用在什么单品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大面积使用时,总能和其他材质的家具搭配出另一番独特的效果。一张亮眼的丝绒沙发,可以让家里多上几分恰到好处的时髦感,无论家里客厅是北欧风还是美式风都是十分抢眼的存在!

4.拉毛灰——抓狂

拉毛灰是用铁抹子、硬棕毛刷子或白麻缠成的圆形刷子,把面层砂浆拉出一种天然石质感的饰面。拉毛灰有拉长毛、短毛、粗毛和细毛多种,其墙面吸声效果好。一般应用在建筑外立面。在很老老建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拉毛墙面。当时的欧式建筑很多采用了拉毛外墙砖为装饰,而民国建筑很多学习欧式风格,用水泥拉毛即风格接近,也成本低廉,因此很多建筑采用了水泥拉毛的外墙建筑风格。从外观上看,拉毛灰墙面呈无规律不规则的凸起状,近距离看墙面,像是一个个小痘痘,令人抓狂!

5.不锈钢拉丝——冷静

拉丝金属通过对金属表面的直接划擦形成纹理,所以它既不是像喷涂或烤漆那样给人覆盖感,但因为这种肌理并不是金属本身具有的,所以也不能说具有那种材质本色感。拉丝很重要一点,就是将材质肌理可视化,在素描中我们用斜线等手段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其实在现实物体中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人眼为什么看到一个东西是真实的,而不是图片,就是因为肌理,比如近处和远处的不同之类。无论是不锈钢还是其他金属在拉丝处理前,它是很平白的,除了高反光。拉丝改变了肌理,也改变了各种视觉性能,比如明暗过渡、反光高光等,人们通常说“更有质感”,就是说更容易感受到材质的感觉,拉丝的方向性、密度、不均匀性等等都是把材质感给显性化了,加强了信息输出。拉丝不锈钢的光泽不像不锈钢那么明亮,让人冷静。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韦斯顿普着范肃宁陈佳良译.材料,形式和建筑.2005.42.

[2]奥斯卡.R.奥赫达Bianc编楚先锋译.布面材料.2005.81,12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