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习近平抓细工作作风及其价值意蕴

摘要:抓细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成为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这种作风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扎实地追求群众利益至上的品质。要把抓细工作作风成为常态性的风格,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群众无小事的观念,以及不断构建细致化的执行制度。以抓细工作作风去开展工作,在千头万绪的局面中能够促进主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进干群关系情感,克服滋生形式主义的风气。

关键词:工作作风;群众利益;形式主义

作者简介:俞国富;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必须养成“抓细”工作作风,促使作风建设得到有效的转变和良性发展。习近平说:“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1]这次民主生活会议之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践行抓细工作作风。抓细工作作风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抓细工作作风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抓细工作作风的民族文化基因。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文章中指出,要从细节入手,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检查、讨论和决定。只有这样细致地关心群众,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取得革命胜利。他说:“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经常性的细致的工作基础搞好,才称得上真正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他告诫说:“我们的群众路线,不是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这是一点一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积累起来,才有我们伟大的成绩。”[3]江泽民同志认为,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细致的实际问题入手,才是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他说:“各级领导同志要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相应的工作做在前面,做细做实,使群众感到入情入理,感到党和政府是真心诚意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的。”[4]

习近平同志继承了历代领导人把群众工作扎实做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了做到精细化工作方式,构建和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一个人要培养细致工作的风格习惯。他说:“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5]那么,党的干部要自觉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其次,构建切实可行的精致制度,要把制度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使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具体的纪律规范约束自己,增强制度执行力,转变工作作风,突现工作成效。党的十九大以来,他多次强调要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把加强精到化的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的公共服务有机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建设中。

二、抓细工作作风的特征

(一)追求真理

科学研究是一种理性行为,要求细致观察、严格设计实验、精确计算和周密论证,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子,深入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间,紧紧抓实做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详实材料,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查明情况,了解群众的疾苦,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知道他们的所盼所望。再以认真严谨、深入研究和精细化分析,求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与事实的真相和根本,抓住本质性规律,形成科学的决策措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

(二)务实性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空谈”和“虚干”风气现象,即放空话、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它们是党和人民痛恨的工作态度。“空喊空叫、虚张声势、讲大话、借势凌人等等,都是幼稚无知的表现,对实际毫无补益,只能贻害无穷!他们简直不懂得干革命是要老老实实、诚诚恳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来不得半点虚假,才能做出成绩,获得成功。一切浮夸、说大话、弄虚作假,都是有害无益的。”[6]准确认识实际,认清国情,这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首要的基础问题,是执政的第一课。

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形式主义,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倾听意见,做细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正如他说的:“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7]一旦明确目标,就要扑下身子,严以律己,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下一番“绣花”功夫,过细工作、精准施策,找准事物性质的根本和根源。“抓细”就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细微之处显示真本事,体现为精干。这种精干表明“干”的过程是一种扎实的行为,即真正的“干”实。可见,抓细工作作风充溢着一种务实精神。

(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抓细工作作风反映了对待人民群众利益的态度问题,体现了一个政党的党性、体现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担当责任,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领导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行动具体诠释着党的性质、党的宗旨。抓细工作作风体现了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正如习近平说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8]只有不务虚名、不放“空炮”,一个节点又一个节点地抓,干一件成一件,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才够得上尽职尽责,才能说是真正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三、抓细工作作风的实现策略

(一)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工作导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逐渐忘记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着党的队伍,一些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工作上也就没有真正考虑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关心是否让人民得到了真实惠。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培育抓细的工作作风,有力促进领导干部培育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坚持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工作导向,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进党的群众路线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让工作与服务并行,在服务中实施治理,在治理中实现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切实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时刻紧紧抓住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短板,紧紧抓住影响人民生活改善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不断创造条件建设高质量的民生系统工程,使“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殷实向前迈进。

(二)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马克思主义将实现人的解放作为最高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遵循者和践行者,始终牢记无产阶级的自身使命,致力于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办最大的事。所有有益于实现人的解放的事都是最大的事,所有关照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抓细工作作风是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而提出的政治要求。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只有不断从细处入手,从小处着眼,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体恤民情,满足群众需求,才会积小成大,聚涓涓细流成滔滔大海,凝聚中国力量,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党和政府的不朽丰碑,党的执政根基才会坚如磐石。“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9]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先行典范,率先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社会效应。他多次走访基层,每到一处,都对百姓问寒问暖,关心群众生活有什么困难,要求当地政府要集合力量,重点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新时代,领导干部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实点。

(三)以细密化的制度落实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并有了长足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紧紧抓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制度现代化,把国家治理体系理解为国家制度体系,把国家治理能力理解为国家制度的执行能力,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还需要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一是制度设计还存在诸多较为宏观、笼统含糊,精细化程度不够的现象,继续要花大力气健全法规制度,形成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以保证治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要求社会成员严守规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规范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维护制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二是要从具体事务入手充实考核内容,健全工作目标管理,制定完善的评定标准和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要重视工作的绩效评估,对工作作风状况进行评价,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定期评测制度,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纳入到考核标准中,把群众对领导干部及机关的评价、满意度吸收到任用考评机制中,通过绩效评估反馈促进主体的具体治理工作。三是健全问责机制,形成多重监督、惩戒合力,约束机制要实行“软”教育与“硬”制度规范并举。必须树立强烈的问责意识,扎实落实问责机制和执行效果,对问责范围、问责对象、问责时机和问责领域等做到精细和精准。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改变工作作风的宽松软问题,做到层层压实主体职责,层层传导压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5:26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8-289.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5.

[6]师哲口述,师秋朗整理.毛泽东的翻译——师哲眼中的高层人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5.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7.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48.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