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后小康时代的民族教育 ——以黑龙江省鄂温克族为例

摘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民族学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小康社会实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大发展,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慧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学习软件的不断出现,使网络智慧化教育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鄂温克族基础教育需要一学校的领导要转变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三要确保学校硬件设施质量,大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购置硬件设备。民族社区教育要跟上智慧教育发展的脚步,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劳务需求等服务。

关键词:后小康时代;鄂温克民族教育;智慧教育

作者简介:范婷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鄂温克族是黑龙江省七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兴旺鄂温克族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鄂温克民族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研究鄂温克族民族教育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旺鄂温克族乡于1987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团结乡整体并入兴旺鄂温克族乡。

全乡幅员面积37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万亩,草原4.6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其中含索伦、百路两个鄂温克族村),74个自然屯,全乡人口36868人,共有8个民族,少数民族户504户,186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左右;其中鄂温克族179户,鄂温克族人口72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主要聚居在索伦、百路两个鄂温克族村。

一、兴旺乡鄂温克民族学校教育情[1]

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民族学校。1987年建校,现在覆盖半径24公里,7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人口11900人。共计有少数民族中、小学四所:兴旺中学、兴旺小学、索伦小学、百路小学。由于生源的问题,索伦小学于2009年合并到兴旺小学。在2009年兴旺中学与兴旺小学合并成中小学一条龙的兴旺中心学校。

兴旺中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34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合理。现在学校有完整的围墙、规范的校门、硬化的甬路、红砖铺设的操场、活动场地,洁净、宽敞、明亮的教室,开放的电子阅览厅,自然人文的画廊,舒适的住宿环境。有民族特色的广场雕塑,生态园动物雕塑,生物展区的动物标本和水生鱼类,有覆盖校园面积达到40%草坪、景观花树。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环境优雅,生活环境舒适。

1.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作为民族文化的歌舞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产物,表现着鄂温克族的精神、情绪、愿望,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组建了舞蹈队,由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从幼儿抓起,常年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自编了舞蹈《彩虹》、《鄂乡春早》、《鄂温克姑娘剪羊毛》等,自创了《我是鄂温克族小牧民》歌曲。在原自编舞蹈《彩虹》、《鄂乡春早》、《鄂温克姑娘剪羊毛》等的基础上,我们又搜集整理了鄂温克族舞蹈《斗熊舞》、《鄂温克姑娘哈肯拜》、《鄂温克乌娜吉》等曲目。

2.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鄂温克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注重礼仪的民族。严格而又传统的民俗礼仪,言传身教、代代相传。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把继承和弘扬鄂温克族传统美德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学校的学生尤其是鄂温克族学生能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上表现尤为突出。

3.民族语言教育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形成和确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鄂温克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北语支---鄂温克语支,是鄂温克族的主要交际工具。鄂温克语言主要有布特哈、莫尔格勒、敖鲁古雅三个方言。由于鄂温克族居住分散,40岁以下的人,听懂会说民族语言的寥寥无几。40岁以上的人群中听懂会说的也在日渐减少。原来由于鄂温克族是大聚居,语言的使用空间很大,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其他兄弟民族的大量涌入,极大地冲击了鄂温克语言的使用。又由于鄂温克族没有文字,对传承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弘扬鄂温克族的民族精神,尤其对语言的保护与继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1987年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建立,给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开展双语教学营造了极大的空间。

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为使鄂温克语言这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财富保留下来,作着不懈的努力。鄂温克民族语言是中心学校凸显的特色,从1987年开始,学校开设了鄂温克语言课程。不仅是针对鄂温克族学生的,在本校读书的其他民族学生也可以一起分享鄂温克语言的学习。每个班级每周上一节鄂温克语言课。采用的是用汉语拼音代替发音的教授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结合鄂温克民族打猎、驯鹿、原始森林的描述和英雄故事等内容。一节课学习十个左右的单词便可,这样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鄂温克族语言进行了学习掌握。没有采取单纯的教授语言,而是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的形式教授语言,寓教于乐。

为了规范鄂温克语教材,经过整整近一年的时间,校本教材编写组的涂继承等五位教师,才完成了校本教材《鄂温克族语言》教材的编写任务。这本教材共有10节,内容主要包括:天文、地理、人类和人体器官、动物和植物、文教、风俗习惯、生活用品和食物、称呼、数词、代词、寓言故事。校本教材的编写完成,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授课中自创了汉语拼音标注发音及结合汉语辅助的方法,方便了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使鄂温克族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2018年6月19日,黑龙江省鄂温克族语言保护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兴旺乡鄂温克族小学举行,这标志着鄂温克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翻开了新的篇章,对做好鄂温克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继承和弘扬鄂温克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鄂温克族语言保护传承基地的设立对保护传承人口较少民族濒危语言、推动鄂温克族悠久历史文化研究发展、树立民族语言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4.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教育

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为了继承和弘扬鄂温克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自行搜集整理了鄂温克族的“抢枢”、“摔跤”、“劲力”、“拉棍”、“鹿棋”、“围猎”、“掰腕”等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编写了《鄂温克族体育》校本教材。

为了让孩子们能把鄂温克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弘扬,兴旺中心学校派教练员涂继承到海拉尔民宗局、海拉尔民族中学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把《抢枢》的场地、规则、由来等一系列的相关资料及具体实施办法带回来,结合实际进行排练。同时把各种游戏项目进行系统的整理,在体育课上进行教授和游戏。孩子们能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鄂温克族祖先是根据生产、生活以及同自然界搏斗中而产生的活动。从而体验到他们的智慧和顽强的抗争意识。2006年11月,讷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对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田野调查、挖掘整理,在与几十位鄂温克族老人深入交谈中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2007年该项目入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旺中心学校成立了校“抢枢”队。于2010年7月25日参加了黑龙江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20个表演项目之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捧得了金奖。于2011年九月份参加了在贵阳举办的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三百多个表演项目之中获得三等奖。2015年代表黑龙江省再次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金奖。

5.民族风情教育

鄂温克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和文化。如:萨满文化、驯鹿文化、桦树皮文化、狩猎文化等,都是鄂温克人智慧的结晶。为使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得以保留传承,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自行开发了三本校本课程:《鄂温克风情》、《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对传承鄂温克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专门设一名教师教授语言。由于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兴旺中心学校对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了开发。2011年《鄂温克族民间故事》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聘请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的成员等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讲解鄂温克族的历史、风俗、文化、英雄人物、宗教、语言、体育、节日等。组织师生参加每年6月18日的鄂温克族节日“瑟宾节”,从中感受到鄂温克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增强他们的民族感、自豪感。定期开放民族展厅,让孩子们从实物、图片、影像资料、文字资料中感受鄂温克族的文化。兴旺中心学校已经是鄂温克族“瑟宾节”的传习所。

兴旺中心学校设有专人负责收集鄂温克族物品,搜集、整理各种相关材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鄂温克族的代表性物件进行收集。进一步完善鄂温克族展厅。在展厅内陈设了收集来的物品,整理的相关史料。每天定时为学生开放,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鄂温克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6.教师队伍建设

兴旺中心校在突出民族教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民族教师的培养。为更好实施鄂温克语教学,聘请专家和鄂温克老人对实施教学。虽说学校的鄂温克族教师占全校教师的52%,但是能够正确流利使用的人极少(年轻人占多数,或者是夫妻一方是鄂温克族的),为此,学校聘请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的专家和本乡鄂温克老人定期到学校培训鄂温克语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发音、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讲解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体育、文艺、风俗、人物、节日等。经过多年来不间断的培训,使我校鄂温克族教师能够流利使用鄂温克族语言交流的教师达到了90%,教师不仅学会了鄂温克语言,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鄂温克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齐齐哈尔市级骨干教师4名,讷河市级骨干教师9人。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和学术研讨以及各类活动。其中我校教师参加国家课题研究《少数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正在实施阶段。承担了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其中中央教科所“双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教育研究”课题、国家“在民族学校开展探究性学习”课题、国家级“在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写字教学研究”已经通过验收顺利结题。已有四人次获得优秀研究员的称号。省级的课题三个,均已结题。获得了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科研成果28人次。同时积极参加各级的民族汇演、教师素养大赛等,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一、二、三等奖13人次。教师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学校在对承担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教师在评职、培训方面给予大力的倾斜。在职称评定上加五分。积极组织教师到海拉尔、莫旗、甘南等鄂温克族地区考察、学习,领略不同地域的鄂温克族的文化,充实本校的鄂温克族文化教育活动。

二、民族社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兴旺鄂温克民族乡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做了很多工作,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瑟宾节于2005年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于2010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6月18日为瑟宾节。“瑟宾节”是鄂温克族语“欢乐祥和”的意识,是鄂温克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瑟宾节涵盖了原始信仰、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众多渔猎民族信息,是鄂温克人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活态见证。举办鄂温克族瑟宾节民族风情游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北方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每逢“瑟宾节”,鄂温克族人在敖包前祭拜“萨满”神灵和祖先,之后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抢枢、拉棍等一系列传统民族竞技活动,最后在夜晚点燃篝火边歌边舞、尽情饮酒载歌载舞直至天明。民族传统歌舞反映了鄂温克族早期狩猎游牧生活的特点,体现了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理念。这既是鄂温克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鄂温克传统舞蹈的精髓。酣畅淋漓的舞蹈,让这种民族精神得以凝聚升华,生生不息。鲜活的肢体语言,简捷奔放、优美舒展的舞姿,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

通过成功举办近几届“瑟宾节”,展示了鄂温克族人民辉煌灿烂、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瑟宾节”成为推动游业发展的积极力量。抢枢、伊乐伯奇仁、彩虹舞等一大批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得到了挖掘、传承,并在瑟宾节上加以展示和推广。“瑟宾节”可以说是集中展现民族体育文化,集中进行文化体育交流的最好舞台。将鄂温克族文化向外推广的重要一步,也必将使鄂温克的民族文化走向繁荣昌盛。

鄂温克族民间传说和鄂温克族萨满舞已入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17日,第二十七届鄂温克族瑟宾节以网络直播形式与广大游客见面,直播间里民族歌舞、民族运动、民族文化及讷河风土人情逐一呈现,让网友在线上真切感受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瑟宾节”祈福安康的祥和氛围。黑龙江鄂温克族研究会把瑟宾节活动搬到线上进行,邀请全民参与“瑟宾节”,通过网络直播将民族歌舞、民族运动、民族文化以及讷河市的风土人情展现在广大网友面前,为讷河市的旅游行业搭建了一个智慧、健康、便利的全域旅游网络平台,让大家在家里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感受民族风情。在近三个小时的直播中,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近四万。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在民族村选定具有典型鄂温克族特色的房屋进行了保护,室内展览内容,有米篓、盐篓、悠悠车等多件生活用品,还有置放原住民家具,生产生活用具、狩猎工具、服装服饰、文体娱乐品等,真实还原了鄂温克族的传统生活面貌。进一步完善鄂温克族展厅,将收集来的萨满文化、驯鹿文化等相关物品、资料在展厅内进行展示,保护了鄂温克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让群众从中感受到鄂温克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019年6月15日,兴旺鄂温克族乡索伦村民俗馆正式开馆投入使用,在保护和传承“瑟宾节”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成为瑟宾节文化旅游新亮点。索伦村民俗馆于2016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通过对鄂温克民族主要节日祭敖包、阴历年和瑟宾节进行复原,展示了鄂温克民族的起源、发展分布及鄂温克民族的概况。馆内对狩猎、驯鹿、婚丧嫁娶以及传统服饰、桦皮文化、礼仪文化、努日格勒舞、萨满舞、抢枢、歌舞等场景塑造,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展示鄂温克文化底蕴。

2019年6月,讷河市年举办了瑟宾节艺术展。此次展览为期6天。在雨亭公园、文化馆以及兴旺乡进行展出。通过民俗民间艺术展、书画展、摄影作品展、玛瑙奇石展等系列活动,介绍鄂温克族历史文化背景,展现鄂温克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

三、后小康时代鄂温克民族社区教育需求

小康社会实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大发展,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慧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学习软件的不断出现,使网络智慧化教育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实现智慧教育,意味着重构教育观和教育教学结构,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激发现代课堂的生命活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知识、技能、能力、品性均衡发展的智慧人才。[2]智慧教育是利用传统教育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学生不能入校学习的情况下,智慧教育需求尤其凸显。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鄂温克族基础教育需要一学校的领导要转变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三要确保学校硬件设施质量,大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购置硬件设备。民族社区教育要跟上智慧教育发展的脚步,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劳务需求等服务。

目前,兴旺鄂温克民族乡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有:一鄂温克族学生逐年减少;二民族文化教育专职教师较少;三民族文化氛围不浓厚,民族家庭父母双方是鄂温克族的家庭少,单方是鄂温克族的占三分之二;四民族学校教师的待遇问题及民族贫困生问题。

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致力于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究,继承和弘扬了鄂温克族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一条民族特色教育之路。为了鄂温克族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希望各级政府每年在教育附加中设立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发展民族教育。扶持民族学校开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切实发挥其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地作用。应继续深入挖掘和整合鄂温克族的教育资源,大力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传承鄂温克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鄂温克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传承沃土,继承鄂温克族文化,力争把兴旺鄂温克族中心学校办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示范点、黑龙江省民族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基地。

在民族教师的培养上,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民族教师成长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的过程。搭建成长平台,拓宽民族教师成长的途径。学校放手为民族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民族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以下数据来源于兴旺鄂温克中心校。

[2]祝智庭,彭红超.智慧学习生态: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统方法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7,(4).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