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职业院校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某幼儿园为例,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幼儿园教师、学生和幼儿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调查,研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结果显示,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现状不满意,岗位标准与培养标准脱节,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冲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偏离。基于现状和问题,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培训质量;标准索引系统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学前教育要做好”,“孩子要受教育”应是“七有”重大民生问题之首。201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思路,并指出:“职业教育追求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素质取决于职前师范教育质量,师范教育质量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大专层次的学前毕业生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主力军。我国高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完善和完善高校学前专业人才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是新时代教师培养和学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某幼儿园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师和用人单位幼儿园园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0份(回收率91.4%)。其中有效问卷301份(有效率为94.1%)。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
 
 
 
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关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和指标体系的政策、论文和专著的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的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2)调查方法。
 
 
 
首先,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编制了《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专业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全面调查了培养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更加真实可信的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3)比较法。
 
 
 
将幼儿园教师岗位标准与幼儿园学校培养现状进行对比,找出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入学、培训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明确分析了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是3个维度14个领域。研究人员提取了专业标准的3个维度、14个领域作为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指标,如表1所示。
 
 
 
一是专业理念和师德,包括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四个方面。二是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的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及常识。三是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造与利用、日常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鼓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方面。
 
 
 
本次调查的学生中,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现状不满意。9.63%表示“非常满意”,35.22%选择“满意”,53.49%认为“尚可”,0.33%表示“不满意”。
 
 
 
(二)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基本情况。
 
 
 
1.岗位标准与培训标准脱节。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目标确定培养标准,忽视了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缺乏科学依据。从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来看,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和场景缺乏深入了解,一线专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参与度较低。同时调查发现,学生的技能、实际操作水平、职业道德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职业院校制定科学的培养标准尤为重要。
 
 
 
2.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冲突。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来,依然保留着教师教育中“三重三轻”的传统观念,重知识传授、重理论、重共性,轻能力培养、重实践、重个性。这对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工作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制度,促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标准的衔接。然而,这些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的人才培养背道而驰。
 
 
 
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缺位。
 
 
 
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应该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其中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调查的幼儿园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并从学校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他们没有掌握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没有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现阶段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只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参考,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综合能力。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或教育专家参与评价,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就业率。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偏差。
 
 
 
(1)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素质、敬业精神、责任感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对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责任感和兴趣,对孩子缺乏关心和耐心。掌握幼儿保育的知识并不理想,在实践中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很难迁移。而且,学校对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评估也不够全面和具体。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个人礼仪修养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幼儿教师礼仪》等课程,基本采用笔试进行量化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不能从单调的考试成绩中体现出来。分数不能客观决定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实际上需要通过个人在岗位工作中的道德行为来体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2)专业知识。
 
 
 
以被调查幼儿园为例,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和一般知识(详见表2)。通过对接岗位需求的调查和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发现学生高分低能。如果有的学生文化成绩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差,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个人道德、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关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专业理论知识、通用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在见习、实习和工作中应用知识。
 
 
 
四.建议和对策。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6],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查,为解决当前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集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制定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规范。
 
 
 
职业院校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学校实际,适应学校制度,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可持续专业能力、职业认同感强、胜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树立新时代人才质量观。
 
 
 
一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省级、高校层面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提高质量、监督质量、保障质量的合力;二是各职业院校要全面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观和教师特色的质量观,把“培养谁、怎么培养、为谁培养”作为首要和根本问题。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