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策略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要贴近社会需求,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因此,应立足供需关系分析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系统方法确定学前教育教师有效供给的结构性问题,通过加强组织创新和制度供给,优化学前教育教师供给的体制机制。政府可以对幼儿教师有效需求进行测算,对幼儿教师培训情况进行省级调查,多层次分析现有幼儿教师供给结构,进一步明确影响幼儿教师有效供给的相关因素,有效解决教师培训的规划、激励和保障机制等问题,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学前教师培训;供给侧结构改革
 
 
 
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加强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增加教师数量、优化教师培训结构、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为了扩大幼儿教师培训规模,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和保留率,各级政府建立了从教师培训到教师资格准入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1][2][3][4]回顾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制度建设的诸多政策和制度,应从方法论层面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我国学前教育教师供需矛盾及其内在发展规律,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强化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5][6]为我国建立“覆盖面广、基础保障、质量优”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教师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制度创新。其核心是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总框架下的一些社会经济结构和政府监管结构的改革,通常称为制度性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改革,不同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的结构性调整。[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四对基本关系: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减法与加法、供给与需求。以上四对基本关系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基础。具体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握资源配置的双主体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求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有效配置资源。二是要把握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构建长效供给体制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化解当前突出矛盾,构建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三要把握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培育有效供给的内生动力。减法是减少低端供给和低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留下新的空间;加就是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四要把握好供需关系,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供需协调,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实现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跨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和消费一视同仁的观点,要求从社会主义本质主义的立场出发,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兼顾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关系,体现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它从根源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目的性五个方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有利于实现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
 
 
 
幼儿教师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反。它是由参与幼儿教师供给的各种教育资源构成的供给体系,包括供给主体、供给要素等构成要素。其结构的组合影响供应系统的功能。[9]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既要分析微观问题,也要关注和研究其宏观结构和运行规律。[10]从学前教育宏观层面来看,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应能在供给过程中识别有效市场需求,激发潜在需求,预测长期需求。幼儿教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实现幼儿教师的有效供给,通过改革不断优化幼儿教师供给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所谓结构性改革,不是对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改革,而是对相关结构要素进行深度变革,在培训数量、培训水平、培训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制度安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学前教育教师供给的启示在于:一是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和配置要贴近社会需求,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是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基本要求。二是针对我国幼儿教师供给和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供给侧进行系统规划和制度设计。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供给存在供给低端、供给无效、城乡供给不平衡等问题。但是,培训院校存在专业结构不均衡、培训水平低、专业适应不理想等问题。[11]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过于重视教师资格制度而忽视了幼儿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培训院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不够充分。幼儿教师培养和配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重新审视幼儿教师供给的结构和制度。为适应我国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原有的供给思路和制度进行深入改革,解决教师供给过程中存在的层次、类型、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第三,幼儿教师供给结构性改革对重新审视幼儿教师供需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定位供应目标,与需求方找到有效平衡点,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二、学前教师供给侧结构改革方法论的主要应用维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和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可以作为分析我国幼儿教师供给中供求关系、培训结构和制度机制建设的方法论。
 
 
 
首先,本文从供求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供需关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将影响幼儿教师培养和配置的全过程。幼儿教师供求关系的理想状态是达到高水平的平衡,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就要在分析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幼儿教师的有效供给。需求是目标和方向。只有对标需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审视供给的质量和合理性,提出问题解决策略,构建新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基于供需关系的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着眼于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又要从未来发展趋势审视当前相关制度措施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大局。
 
 
 
其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幼儿教师有效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存在大量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说明供给侧结构存在问题,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幼儿教师供给侧作为一个完整的要素体系,由多种属性和多层次结构构成。宏观结构涉及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区域结构等多个方面。它从整体上反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配置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微观结构主要涉及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条件和过程因素,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训条件、师资配置等。,这决定了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过程质量。幼儿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必须系统分析供给结构中涉及的所有结构和要素,既要关注微观结构,也要关注宏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再次,通过加强组织创新和制度供给,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说,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结构性改革,是关于供给的制度和机制。幼儿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供给体系。新体系要求不断创新和优化必要资源的配置,使其培养的学生既能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
 
 
 
三、推动实施幼儿教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幼儿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幼儿教师的有效供给。通过分析供需关系中的现实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当前教师供给体系中存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进而通过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制度设计,完善幼儿教师培训结构和流程。
 
 
 
(1)通过广泛的调查,明确了我国幼儿教师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主体是地方院校,学生一般在省内就业。因此,政府部门可以省内幼儿园教师需求为单位进行测算,[12]并对幼儿教师培训进行研究,分析其培训规模、培训结构和培训质量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切入点和事实依据。
 
 
 
(2)对现有的幼儿教师供给结构进行多层次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从中专到博士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但不同培养层次所涉及的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就业范围和学生起点都有所不同。幼儿教师供给侧改革不仅要解决教师培养规模、结构、类型和质量等问题,还要关注教师的配置和学生的就业意向。既要解决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又要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该把重点放在专科层次的教师培养上,停止中专层次的招生。根据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可以适度发展本科层次学前教育,稳定硕士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尝试博士层次师资培养。重点培养教学或教学科研人才;利用公费师范生制度,重点培养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幼儿教师。
 
 
 
(3)从有效需求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影响幼儿教师有效供给的因素。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应从需求侧分析入手,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供给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有效供给和供给的可持续性,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分析实际需求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计划。同时,由于有效需求与标准需求的差异,决策者应进一步探索影响目标地区幼儿教师配置的因素,使改革更加适合和可行。
 
 
 
(4)在供需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学前教育教师供给的体制机制。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市场可以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补充,但不能完全走向市场。[13]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应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14]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将完全由政府安排的发展路径转变为政府、机构、社会、市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主体间的有效合作。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要有效解决教师培养配置的规划、激励和保障机制问题,其中规划机制应包括供需预测、供需预警、分类规划和流动规划四个方面,而激励机制应包括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高校内部激励机制和主体合作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应包括市场准入、监督评价、均衡供给和投入保障机制,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