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及影响

作者简介:张金荣¹,詹家峰²
 
1.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2.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略与国防动员系;发表于《当代世界》杂志
 
  从2013年6月1日起,欧盟解除了对叙利亚的武器禁运,欧盟各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同时,欧盟对叙利亚政府开始实施新一轮为期12个月的经济制裁。实际上,自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危机以来,欧盟就对叙利亚政府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所涉领域之广前所未有,对叙利亚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带来巨大冲击。
 
  欧盟对叙经济制裁的特点。
 
  自2011年5月9日,欧盟决定对叙利亚实施包括禁止向叙出口武器及装备、冻结13名“应对暴力镇压平民负责的”官员及相关人员的资产在内的首轮制裁,到2012年10月15日,欧盟又宣布对叙利亚实施包括禁止欧盟公民和企业向叙利亚武器出口提供保险或再保险等金融服务在内的经济制裁,其间的17个月中,欧盟对叙利亚实施了多达18轮的经济制裁。2013年2月28日,欧盟修订了针对叙利亚的制裁条例,决定将对叙经济制裁延长至6月1日。尽管欧盟其后放宽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具体措施包括:允许欧盟成员国从叙利亚进口石油与石化产品;允许欧盟成员国向叙利亚出口石油天然气工业设备与技术;允许欧盟成员国向叙利亚石油工业进行投资,但其最终目的是为叙利亚反对派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推翻巴沙尔政权。
 
  纵观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制裁政策出台频率较高。
 
  17个月的时间里,欧盟18次出台制裁政策措施,平均每月出台或追加1项;经济制裁措施的出台间隔较短,各轮的间隔最长为83天,最短只有1天。欧盟如此频繁地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在欧盟对外制裁史上颇为罕见。根据欧盟委员会2010年3月公布的数据,塔利班、伊朗、海地及黎巴嫩等30个行为体都曾是欧盟的制裁对象,[1]但没有任何一个行为体像叙利亚一样如此高频率地受到来自欧盟的经济制裁。按照以往的惯例,欧盟通常对受制裁国领导层及其下属先是进行签证限制,接着就是拉长黑名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财产冻结。然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上述制裁的全过程。[2]。
 
  二、制裁对象涉及较广。
 
  随着欧盟对叙利亚经济制裁力度的不断加大,受到制裁的对象也在不断增加。就个体而言,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叙利亚“应对暴力镇压平民负责的”高层官员,其后的名单不断拉长,将“涉嫌协助叙利亚政府打压反政府示威者的个人”、“侵犯人权者”,甚至巴沙尔总统的家庭成员也纳入制裁行列。目前受到欧盟制裁的叙利亚公民多达181人。就机构而言,54个叙利亚机构被列入制裁名单,其中,既包括叙利亚国内的三家国有石油公司、国际伊斯兰银行、石油运输公司等企业,也包括在欧盟开展业务的叙利亚企业,而且,诸如叙利亚的国防部、内政部、国家安全局、电视广播总局等六家政府机构也位列其中。
 
  三、制裁领域涵盖较宽。
 
  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涉及个人和企业的财产、能源、金融、设备、武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
 
  在能源方面,自2011年9月3日起,欧盟开始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不仅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及石油产品、禁止向叙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出口主要设备和技术,而且还禁止欧盟成员国企业向叙石油企业参股从事勘探、生产和炼油活动,或者与叙石油企业进行新的合资合作;不仅禁止向叙石油企业提供信贷和金融贷款,而且禁止向叙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提供设备和装置等。
 
  在金融方面,禁止欧盟成员国向叙利亚移交以叙利亚本币计价的票据,以及承制的叙利亚货币;禁止欧洲投资银行继续向叙利亚银行发放贷款,并中止与叙利亚签署的主权项目援助合同;禁止欧盟各方继续购买叙利亚国债;禁止叙利亚银行在欧盟境内开设新的分行,欧盟银行不得与叙利亚银行建立新的合资企业等。
 
  在武器方面,禁止欧盟成员国从叙利亚进口武器,以及为叙利亚转运武器(包括提供相关资金、保险和中介服务),禁止成员国公民和企业向叙利亚出口武器(包括可能用来内部镇压的军民两用商品)等。
 
  另外,禁止叙利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任何班机进入欧盟域内机场;禁止购买、提供、运输或者出口电信监视(听)器和拦截设备;限制向叙出售“可能被用来镇压反对派的物资和技术”;禁止向叙出口鱼子酱、软糖等食品和雪茄、红酒、宝石等奢侈品。
 
  制裁动因。
 
  经济制裁目标背后的动机都是源自制裁方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欧盟对叙利亚经济制裁的一个因素就是出于对欧盟整体利益的维护。
 
  一、推行西方价值观,促进叙利亚政权更迭。
 
  宣扬人权与民主理念是欧洲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及欧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人权与民主成为欧盟重要的对外战略目标。欧盟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指责叙利亚政府侵犯人权,希望通过制裁加剧叙国内的经济社会动荡,进而削弱现政权的根基,最终导致巴沙尔政权倒台,在叙利亚实现西方民主。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威胁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3]“阿萨德已经丧失了合法性并且不能再领导叙利亚。”[4]。
 
  二、保证欧盟及成员国安全。
 
  欧盟一直把中东地区视为“后院”和战略要地。中东地处欧洲南翼,保持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事关欧盟的和平与安全。而叙利亚是欧盟的近邻,它不仅是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国,而且也是2004年5月启动的“欧盟睦邻政策”的组成部分。欧盟把叙利亚纳入欧盟的周边范围之中,有通过与叙利亚合作加强欧盟安全和稳定的考虑。但是叙利亚又是中东地区支持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重要外部力量,欧盟认为叙利亚与恐怖主义的牵连是对欧盟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为保证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并与周边地区结成友善、紧密的“朋友圈子”,在实施积极合作政策的同时,欧盟也以制裁为后盾,保证其安全底线不受挑战。
 
  三、提升国际地位。
 
  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与欧盟作为重要国际行为体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许多欧盟成员国认为欧盟被排除在传统的大国游戏之外,而拥有27个成员国5亿人口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体,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特定事项或第三国实施对外制裁,是彰显欧盟自身实力、凸显“国际存在”的重要方式。实施对外经济制裁是欧盟将它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影响的一种途径。当前的债务危机,不仅削减了国际社会对欧盟的信心,限制了欧盟的外交政策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欧盟的软实力。经济制裁不需要削减重要预算,也并不需要在政治上或者人力上投入过多力量,因此不失为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最佳方式。
 
  四、确保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油气资源丰富或地处重要交通枢纽的一些中东国家,彼此在经济上的合作不断增多,政治上的交往日益密切,尤其是与美欧之外的其他国家往来频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2009年提出“四海战略”,意图通过整合叙利亚、土耳其、伊朗等国的经济空间,使这几个国家成为连接黑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之间的贸易中心。如果上述构想得以实现,那么中东地区将会整合成为一个脱离西方框架的经济政治版块,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欧盟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自然欧盟会采取措施避免此种局面出现。欧盟经济制裁对叙利亚经济的直接影响。欧盟对叙利亚不断加强和升级的经济制裁导致叙利亚国内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经济规模不断萎缩,对叙的经济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一、石油收入锐减。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叙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5亿桶,天然气储量为6500亿立方米。石油是叙利亚的经济支柱,每天可为其赚入700至800万美元。石油和天然气的年收入占到了叙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20%左右。欧盟成员国素来是叙利亚石油的最大进口国。叙利亚遭受制裁前的石油产量为每天38万桶,其中约15万桶用于出口,95%的石油出口到欧盟国家,占叙利亚收入的25%。据欧盟统计,若按2010年数字计算,禁运将影响叙利亚约45亿美元的原油出口,这使得叙利亚不得不一方面降低石油日产量,将原油产量从制裁前的每天38万桶降至23万桶,另一方面为寻求新的买主而降低油价,每天损失1100万美元,每月损失4亿美元的收入。[5]截至2012年5月,欧盟对叙利亚的石油禁运已经给叙利亚造成了近40亿美元的损失(叙利亚石油部长苏非安·阿劳语)。
 
  二、燃料短缺严重。
 
  尽管叙利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叙利亚精炼能力不足,燃气产量仅能满足国内日常需求的50%,因此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燃料。在制裁之前,叙利亚严重依赖希腊公司提供燃料。尽管欧盟对叙利亚实施制裁的名单不包括禁止向叙利亚出售燃料,但是因为运送燃料的船只保险和从国际银行汇款受到限制,所以外国石油公司拒绝参加有关叙利亚购买燃料的投标。伊朗、俄罗斯等国提供的燃料也不足以满足叙国内需要。燃料的严重短缺给叙利亚造成了多重影响。譬如,在农业方面,燃料短缺造成农场主们无法运用拖拉机和其他机器设备;在日常生活方面,已经先后出现了柴油汽油危机、家庭用天然气危机,以及电力供应紧张。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乡村每天至少停电3个半小时。[6]
 
  三、外汇储备大为缩水。
 
  由于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包括较为严格的金融限制和对外贸易限制,造成叙利亚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动乱前,叙利亚外汇储备为195亿美元,动乱初期,降为174亿美元,到2012年8月,降至96亿美元。尽管叙利亚中央银行及其他公共银行采取措施限制贷款和存款,以试图维持外汇储备,但是叙利亚银行资金“外逃”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政治局势的恶化,叙镑贬值严重。动荡前叙镑对美元汇率一直稳定在50∶1(官方汇率),2012年2月跌至74∶1,此后,黑市比价一直在85-90∶1之间徘徊。叙利亚央行罕见地连续多次介入外汇市场,抛售巨额美元甚至开始抛售黄金以进一步提升外汇储备,防止叙镑崩溃。[7]
 
  四、对外贸易深受影响。
 
  对外贸易在叙利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欧盟是叙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71.8亿欧元,对欧贸易占叙对外贸易额的22%。但是受经济制裁影响,叙利亚失去了部分传统出口市场。叙利亚经济贸易部报告指出,受欧盟和阿盟制裁影响,2012年叙利亚出口比2011年大幅下降44%。叙利亚经济研究员拉比阿·纳萨尔指出,2012年叙利亚向欧洲国家的出口将下降93%。[8]。
 
  五、物价不断攀升。
 
  持续的经济制裁造成叙利亚国内市场商品短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家用燃气罐价格由动乱前的每罐350叙镑(约合5.4美元),升至2012年年初的500叙镑(约合7.7美元),并在年中黑市上升至1500叙镑(约合23美元)。诸如鸡蛋、牛奶、牛羊肉、鱼和糖等日常消费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2012年4月,叙利亚政府不得不在国内市场分配糖果,因为商人们卖的糖果价格是它本身价格的四倍。2012年6月叙利亚通胀率高达30%左右,与2011年11月11%的升幅相比大幅飙升,[9]而且,这种势头并未停止。
 
  但是,从欧盟通过对叙利亚制裁要促使叙政权更迭这一最终目标来看,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难言成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叙利亚政府的控制能力,但是,巴沙尔仍在掌握政权。实际上,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并不能解决叙利亚危机,叙利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叙利亚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既不能低估它给叙利亚带来的冲击,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实际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TheSyrianEconomy:HangingbyaThread.SamerAbboud.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2/06/20/Syrian-economy-hanging-by-thread/c2vm.2012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