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非遗“滚山珠”的云创作与传播探究

摘要:在快手上,小花苗群体不仅会发布滚山珠的视频,还会通过云传播的视频建构生存的空间。我们聚焦滚山珠的云传播实践,利用实地深度访谈与网络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分别从线上与线下两个层面展示滚山珠的传播现状。与云传播的人深入接触,可以发现,熟人关系的网络迁移、技术反哺的现象是云传播的主要特点,这对滚山珠的未来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滚山珠;短视频;技术反哺

作者简介:邓猛,尹顺,王文睿,张旭鹏;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718315)

一、滚山珠文化

滚山珠,是苗族芦笙舞的一种,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由于各地的芦笙舞有所区别,本文的研究对象特指猪场苗族彝族乡的滚山珠。

(一)生存环境

滚山珠的发源地位于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这个崇山峻岭、远离喧嚣的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上典型的山高石多、土地贫瘠的环境。

(二)滚山珠元素

1.笙不离舞

苗族文化传统中,无论是过节、婚丧嫁娶,或是载歌载舞、缔结姻缘,芦笙都是苗族不可缺少的乐器。有六根管的芦笙,代表着苗族的六个支系,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由芦笙吹奏出来的滚山珠表演音乐,总共有两首。一首比较大气,欢快有力,另一首则较为抒情温柔。

2.衣随舞动

滚山珠表演时穿的是苗族传统服饰,其中,男女老少又有所区别。其他民族参与滚山珠的练习时,仍然以苗族服饰为主。女性一般是裙装,男性一般是裤装。

3.力为舞发

滚山珠的动作融武术、体育、舞蹈于一体,动作样式丰富多彩。尤以滚地龙、金鸡独立、搭人桥、垒营盘等令人叫绝的动作为代表,是体力与动作的糅合,富有丰富的观赏价值和竞技潜质。

4.歌舞合著

“跳花节”是滚山珠最大的表演节日,在节日上大展风采,不仅是想同台竞技时拔得头筹,更是苗族同胞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跳花节”常在每年的二月十五和端午节,各地相沿成俗,日期不一。现代生活的变化,滚山珠也不再仅限于“跳花节”,恰逢传统节日时,滚山珠在各地均有表演。

5.老少皆舞

五六岁的孩子就可以练习滚山珠,反而是成年人练习比较受限制,这是因为腿脚的灵活度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滚山珠线上线下传播现状

(一)线下亲身传播

1.在场:静止的舞蹈

1)学校传播。纳雍县各级乡镇,为了保护滚山珠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在有关地区设立中小学训练基地,其中猪场乡、昆寨乡尤为突出,让滚山珠在当地文化圈内得以传播。此后,其它乡镇也模仿该传播方式。学校传播是内部传承的主要方式。(2)艺术团体传播。在当地,滚山珠在重大节日都会参与表演,如端午节、每年全县举行的文化艺术节等。从1984年到今天,滚山珠作为一项体育舞蹈,又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代表,多次在全国各地参与比赛与演出,也曾走出国门,先后在挪威、比利时演出展示。直到现在,其多次在央视展示了滚山珠艺术,2020年年末央视舞台同样有滚山珠身影。艺术团体传播为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

3)政府传播。纳雍县委、县政府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纳雍县“滚山珠”民族民间艺术团。挂靠纳雍县文化馆,具体业务指导则由纳雍县文广局和民族事务局负责,以县委宣传文化中心、滚山珠艺术学校为主要训练基地,聘用“滚山珠”老队员为教练。将现有的“滚山珠”队员转到县城中小学就读,免除书杂费,并将30名小队员全部纳入城镇低保,实行统一训练和食宿。

此前,滚山珠是由政府承办训练为主,各个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训练为辅,而现在则是将学生统一到“滚山珠艺术团”训练。未被政府“收编”的零零散散的教练,成为滚山珠文化的守护者,他们游离在外,凭借各个地方学校支持与心中热爱去传承文化。祝明贵、祝英等人如今都在文化馆,虽在政府部门但不能算是“吃公家饭”,政府聘用他们,只是作为业余工作。

2.亲身:互动的族群

对于传播非遗,丰富国人心中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滚山珠是民族文化代表;国外演出时,滚山珠代表的不仅是苗族群体,更是中国人民。独特的滚山珠艺术有利于打破跨文化语境下的刻板印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而亲身传播是滚山珠的重要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1)技艺习得:身份确认。滚山珠文化习得的过程,成为特定共同体成员身份确认的过程。在过去,老一辈的传承人主动担负起传承任务,不求回报;而今天,仍然有不少苗族儿童主动学习了滚山珠技艺,其父母认为作为苗族骄傲,理应去学习并传承。从小的耳濡目染,苗族儿童不仅习得了技艺,同时学习社群的文化观念并成为群体的一部分。‘自然身体’向‘社会身体’的转化,体现在具体的文化符号上。在苗族的服饰、披肩、芦笙与身体展演中,滚山珠作为文化基因在练习者中传递,并进一步传递给受众,进一步巩固了自身民族意识,成为当地小花苗确认自身的重要标识。而滚山珠不限民族的传承方式,尤其是滚山珠成为纳雍县的独特文化标识,也将本地与外地划分开来。

2)接触传播:艺术的丰富性。人的传承,无论是“传”还是“承”,都需要以人之身体的在场和参与为前提,而互动的呈现方式借助于人的身体感知能力,能够将口头芦笙、舞蹈、仪式、观念实践集为一体。相较之下,缺少身体的文字,尽管有了体外化记忆保存,但文字表达动态的能力不足,容易导致传承行为的失效。布尔迪厄认为,在无文字社会,世代传承的知识只有在身体化状态下才能够保存。

在场的“身教言传”,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教授技艺,能够应时而变,学徒的技艺取决于传者的总体水平。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师生传承的写照,在毫无血缘关系的师徒建立起联系,这种关系不会因为传承行为的结束而断裂。由于地域的接近性和心理情感的关联性,两者能够保持长期的关系。9号仅21岁,辍学教学“滚山珠”的他,以兄长的方式陪伴学生成长。在滚山珠的训练群里师生如同平等交往的朋友,家长里短都能够成为交流话题,8号曾是其学生。

(二)线上互动传播

通过短视频传承的滚山珠影像,一定程度上是滚山珠亲身的再现,它通过虚拟化的身体,与身体的在场不同,又有紧密的联系。通过云传播,能够将身处不同地区的苗族地区联络起来,便于其更好地交流联系,增强民族联系。而在网络观察的过程中,影像化传播是滚山珠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我们以快手为主要的平台,辅助抖音的短视频进行研究。

1.多主体:文化圈的构建在云平台的传播中,主要有这样几种传播主体,分别是:

1)官方。主要是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报道。由于大众传播报道限制,滚山珠的文字报道相对较多。在过去,人们往往是口耳相传告知舞蹈活动,极强的地域性、媒介的限制性使得滚山珠只能在小部落里传播。直到文字和印刷媒介的到来,传统媒体一定程度上对传播滚山珠产生了作用,而互联网时代的滚山珠报道,不过是将报纸上的文字复制到网络公众号报道上,这是因为其作为歌舞类非遗,文字等形式的符号无法细致描绘大型场面以及展现环境气氛。

2)民间。主要包含数字移民、数字难民、数字原住民的传播。数字移民的尝试:“数字移民”是指生长在数字时代之前,正在逐渐适应数字环境但保留原有生活习性的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不少人成为数字移民纷纷上传滚山珠视频。他们更注重个人在视频传播中的参与性,讲述属于滚山珠故事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如14号,拍摄具体动作如何表现,包括倒立、翻土、四方步、三步一踢蹲等动作,不时带有芦笙吹奏的艺术表演。同时作为虚拟老师,他与5000+粉丝的互动在于直播、讨论如何教授滚山珠的具体动作。个体的视频增加了滚山珠的曝光量,丰富了滚山珠的侧面展示。

数字难民的探索:“数字难民”是指那些因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原因远离数字文化的群体。而此处是指被排除在技术之外的人。15号是传统的中年一代,不再练习滚山珠,转而成为观察者的他,用多年的经验挑选着滚山珠的相关素材。但这些人的技术,往往是年轻一代反哺给他们的。“文化水平又不高,又不识字;语言又不同,你拍视频肯定不能用苗语嘛,那都没有人看,这些都要慢慢教。”(2号)在平台上,15号的粉丝大多数都是其村寨或临近的人群,有1.2万的粉丝的他,滚山珠的视频观看量最高有51.2万,上传的视频无疑对滚山珠的传播推波助澜。传承初心为导向的传播是本色,而传播什么内容,则主要依靠该用户的个人喜好而定,并不取决于其粉丝导向。

数字原住民的共动:“数字原住民”指的是从小沉浸在数字环境中、学习能力较快的年轻人。个体的成长与滚山珠的成长联系起来成为这一群体的标识。他们作为受教育最多尤其是进入大学的一代,也是文化传承的受益者。3号作为老一辈传承人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具备专业的舞蹈与芦笙功底。该用户会说明外出表演地点时间、标明身份的标签让身份被圈内好友认知。在表演中,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滚山珠的喜爱,如2021年4月25日其表演的毕业表演中吹断了两根芦笙音管,而他认为这是‘内力深厚、情不自禁’的表现。同时,他为视频打上了“小花苗、滚山珠、苗族芦笙舞、这就是少数民族、‘记录世界,记录你’”等标签,成为滚山珠的校园发展轨迹记录者之一。

2.云互动:跨时空的信任

滚山珠的短视频传播,往往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为相距较远的人群提供异地的活动圈。而归结其传播特点,有这样几个:

1“非主流文化”的社交货币。布尔迪厄认为,“社交货币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真实而又潜在的资源,它来源于社交网络和群体,既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也存在于离线的现实”。滚山珠作为小花苗群体的文化,不仅仅为其提供了快手娱乐消遣的内容,同时也具备与他人社交的独特的谈资。

滚山珠来源于日常又回归日常,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中,一个“情感共同体”得以建立。2号长期在外求学,在快手上分享有关苗族的视频,吸引异性、展示民族倾向、爱好。2号称,未来的女朋友也希望是苗族,社会流动性对其影响较小,能够有共通的语言交流、文化背景;而6号打工者作为身体磨难和精神磨难的双重受苦者,孤身在外情感就无处安放时。滚山珠的快手传播,提供了他乡窥见家乡的窗口。

2)初级群体的迁移。社交媒体平台快手上,可以与个体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互动,创造了口耳相传的理想网络环境。“平时主要关注的是熟人朋友亲人,圈子也围绕苗族群体展开”(13号)。在3号受访者的视频之下,受访者131415号均为常评论的用户,不相识的相似群体传达“同族路过,加油”信息,继而转入亲身接触,线下的约见使得陌生人被邀请参与滚山珠群体的圈子。

除了社交,发布相关信息也成为日常。3号受访者会在每次表演前后以“新闻播报员”身份传达滚山珠的有关信息。在滚山珠族群里,不少人未能够进入大学,但在中学、小学时期的滚山珠练习者会进入共同的QQ群,该同学充当外界与族群的信息传达员。如2020年11月,他在滚山珠群内分享了中央电视台的滚山珠报道,无形中成为了第二层守门人,影响了央视等新闻的在小花苗群体中的可见度。

3)民族的自发动员。借助平台,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交流方式。苗族群体与同族交往时可以使用苗语,与同地方的人可以使用方言,跨地域的人也通常是少数民族,形成圈外人无法读懂的话语体系。而线上观看滚山珠的成本低廉,因而“以舞会友”“以语会友”的线上线下联动成为新的交友方式。

滚山珠作为民族文化的积累,尤其是苗族乃至当地人民生活的历史记录。一方面,在虚拟舞台快手上,表演者的存在能产生共鸣,粉丝的欢呼鼓掌,作为共同存在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情境交融下群体中的个人又成为新的传播主体,拓展了滚山珠传播的未来。

三、启示:未来向何处去?

日常生活是非遗生成和创造价值的条件,一旦身体消失,传承人去世,生命的结束也意味着传承的终结。因而滚山珠此前的传承无疑具有难以复制性,甚至是脆弱的。云传播,无疑打开了滚山珠的未来之窗,尤其注重其作为传播主体对于短视频的接受度乃至行为实践,对传承具有一定的启示,而技术条件、传播主体作用乃至自我创新是必要的。

(一)短视频技术赋能非遗

在快手抖音推出的非遗创作激励下,不少非遗纷纷借助短视频走上发展之路,作为非遗突破传承困境而言,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而理解短视频的技术优势,能够为更好地讲述滚山珠故事奠定基础。

5G将继续推进视频生产,视频接受成本降低,尽管速度可能放慢,但依然分量不小。而短视频本身的低门槛与场景化,更容易吸引滚山珠等技术移民生产者,持续创作的视频能够维持滚山珠的影响力;视频特有的情感叙事传达更加有效,沉浸式传播让受众身临其境。而自民间产生的短视频文化,其内容也回到了民间去寻找。

非遗滚山珠具备新鲜事物的特性:滚山珠的传播内容来源于小花苗群体的日常生活,同时和武术等技艺结合,注重技巧性和创新性;短视频不仅仅能够满足用户和观看者的自我表达与人际交往等需求,而且能够记录非遗群体、分享独特民族经验;短视频的入口已经不只是限于快手,同时其它平台的视频功能,能够为不同群体提供试验机会,存在可操作的优势。

(二)年轻人主体传递技术

滚云传播初期,最先接触快手或抖音平台和它们的功能的人,将其带回家乡,他们观看众多非遗视频,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一些是喜欢手机带来的新奇与快感,另一类是迫于生活压力外出,在快手上寻找精神慰藉以期找寻寄托。但有一部分人主动放弃了滚山珠的云传播。继续传播的人通常是自己的生活持续与滚山珠产生联系的人,如纳雍县的滚山珠教练,他们在其中记录生活,保留回忆。

在传统族群里拥有滚山珠的“话语权”的人,当年轻群体将短视频技术反哺给他们时,原本具有强烈的个人表达欲望,又能够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时,开始了滚山珠的创作。目前,滚山珠视频拍摄主体已不断增多,从在校学生到中老年人,他们利用手机记录少数民族的日常,短视频的出现成为小花苗群体的精神福音。

凭借声望、学历,他们传播的视频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在QQ群里传播、在空间扩大,基于新技术的滚山珠给未接受者带来冲击,尽管不少接受者并没有生产视频的能力,但其围观生产、助力传播主体继续生产,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是,年轻一代在其中发挥的技术传递作用,老一代人发挥滚山珠情感传承作用,相互作用以致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三)滚山珠艺术谋求发展

保持民族特征、舞蹈底蕴、区域特色是滚山珠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其曾经作为苗族群体的阳春白雪,仍需要不断变化成为生活艺术的一部分。首先是滚山珠的特色打造。当地政府把滚山珠作为县级特色时,缺少对其应有的包装,由于处于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同质化吸引性大为降低。而要试图吸引更多眼光时,政府应该将滚山珠的特色凝练到具体的文化优势上,具象化能够更好地展现滚山珠。其次是观念的主动转变。像3号采访者一样排斥新技术的人并不少,他们有的认为短视频不能呈现滚山珠的壮观,有的认为短视频缺少现场的冲击感。但在其它同类非遗如“侗族大歌”主动将文化搬上荧幕,并获得经济力量与文化力量支持时,滚山珠的“坐以待毙”反而为文化设了一道障碍。最终,滚山珠的文化需要回到亲身传播的实践中,如何增强民族对滚山珠文化的认同、增加文化自信,不再因为自身作为少数文化而怯场,这是未来滚山珠传承面临的问题。毕竟,来自内部的驱动才是最根本的创新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