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经典教育名著中闪光的新课程理念

摘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教育最理想的结果是“德才兼备”,更加注重自己的“德”。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保持水源清洁。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创造生动活泼的生活。
 
 
 
关键词:德育;全面发展;精神交流
 
 
 
首先,保持水源清洁。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理念和实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老师经常说,在学校一周的教育抵不过一个小时的上网。可见,教育也是一个系统(从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到教师、家长、学生),各要素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甚至相互制约、对立。
 
 
 
我国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其实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扭转当前教育中的一些偏差,营造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氛围。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人格。这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即保持水源清洁。不幸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是,由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没有很好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提出已有10多年,但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我们也接受了新课程的培训,培训的次数比较多。我们也认为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工作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实践。有人说:“素质教育就像一个篮子,什么都可以放进去。”没有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人类道德缺乏真正的塑造氛围和土壤。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成必须经过知识教育,但不能局限于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引导受教育者掌握、运用和发展知识,而是通过掌握相应的知识,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内化为自我意识和主动性,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的教育。高考改革制度最大的亮点就是文理不分科,即对人进行整体教育的矫正,把教育分割为单一的知识能力培养或者单一的人文精神教育,可能会导致人的畸形发展,会出现只懂技术却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以及不懂技术却过多谈论人文的人。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注重强化各种因素运行中的协调机制,实现各种因素有序合作、和谐共生,突出重点、把握重大矛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顶层设计)和学校教育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改变学校德育的模式和内容,首先是教育全体员工。解决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消除说与做、道德与教育、知识与实践、内容与现实的矛盾,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二,没有不可能的抽象学生。
 
 
 
在第一个建议中,苏姆林斯基强调:“对孩子缺乏个体态度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众所周知的“因材施教”问题。Homelinski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善于确定每个学生在这个时刻能够达到的程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也应该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只有人会接受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有时候,我们过于绝对,过于重视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这也给学生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我们开始从更多的层面去考虑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自古就有。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完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古人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育理想。这一理想是对我们教育的现实鞭策。
 
 
 
赫姆林斯基通过自己的教育见解,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融为一体,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就我而言,没有现实的例子,我也不认为我的工作是理想的。我的目标是把它做好,我能做得多好仍然没有标准。我只是觉得我做得很好。从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给老师的忠告》一书中对其教育道路的理解来看,在他看来,所谓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人的行为和与他人关系中的道德纯洁,意味着身体的完美、审美需求和兴趣的丰富、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元。苏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格全面和谐的人,应该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受;它是具有道德和文化品质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欣赏者和细心保护者;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公民;最后,他是一个建立在崇高道德基础上的新家庭的创始人。但是,我们却被日常的教学工作给缠住了,学生成绩好就意味着我们教得好,一切都好!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这五点似乎离我们的教学太远了。
 
 
 
苏姆林斯基强调,全面发展是指学生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的发展。忽视或只关注教育的一个方面是片面的教育。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使教育的这些方面呈现出统一完整的过程。但是,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并不要求每个人在各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胜任所有的工作,都能不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苏姆林斯基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全面发展的理念与凡事不求解决完全不相容。因此,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掌握先进的知识、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以及随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在一起。这些都需要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职业要适合人的才能和志向。因此,可以说人格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很难实现。苏姆林斯基的人格全面和谐发展观是其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其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日新月异。中国人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迎接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教育,让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从事教育的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在改革中自发地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自发的变化变成一种意识和必然。加快改革进程,加大改革力度,适应人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和发展包含很多方面,但中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培养更多人格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中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第三,精神教育。
 
 
 
苏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孩子”的教育思想让我看到了教师的伟大。在《给老师的建议》中,他的言行,他的思想,读完之后,使我对教育的认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觉得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一些建议,也带来了一种真正的精神感受。我接受了精神教育。书中如何准备教材,如何讲授课程,如何检查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等问题都给了我很多指导。感觉以前被忽视的一些小问题,以前被注意到但没有被重视的问题,以前被重视但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问题,都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答案。但在这本书里我最感动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关心和信任。
 
 
 
这本书展现了自始至终赞美和关爱孩子的态度,把爱融入教育,把爱奉献给学生。强调保护和培养学生自尊的必要性;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必要和青少年和青年男女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特别要指出,学校的学习不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中毫无感情地投入到另一个头脑中,而是要时刻和师生进行精神上的接触。他认为应该像保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关心孩子对你的信任,关心学生的生命健康,关心他们的兴趣和幸福,关心他们完美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花任何时间试图让学生看不到结果。
 
 
 
因为我们是老师,因为学生信任我们,尊重我们,以我们为中心,以身作则,他们在思想上渴望知识,同时也希望被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而坚持不懈地关心孩子,决不能对教育工作中冷漠无情的现象妥协。苏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巅峰是师生精神交流的和谐状态。他认为教育有一个秘密,爱学生的老师容易掌握,狠心的老师难掌握。秘诀在于,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通过学习教育学生。
 
 
 
与学生建立精神上的交流,即建立完美的师生友谊,必须为学生仔细思考,仔细观察和研究他们的情感动态和心理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理想,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才能让他们的心中因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幸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