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新媒体视域下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研究

【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多元支撑,面对新媒体对地域传统文化传播格局的重构,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审时度势,通过厚植学校教育、创新运用新媒体元素、进行体验式传播等路完善传播生态,能够破解传统文化传承和新媒体文化传播之间存在的精英教育和大众传播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民间艺术传承和数字化娱乐的冲突等矛盾,彰显地域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新媒体;地域传统文化;数字技术;传播路径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多个领域。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因媒体形式的变化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对其传播注入了更多新的方式及思路。与其它媒体相比,新媒体本身具有多元化、大众化、便捷性的特点。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结晶,是先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传承和传播价值。新时期,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程度都有所下降。面对这种现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才能让其更好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新媒体对地域传统文化传播格局的重构

一方面,新媒体为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其一是扩大了传播范围。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同时这为新媒体传播的高覆盖率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基础,加之基于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即时性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传播速度,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大大扩大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其二是丰富了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丰富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文字、图片、短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使得部分地域文化中晦涩难懂的元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另地域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其三是拓展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AR、VR、3D等技术最大程度的打破了地域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使身处不同时空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比如陕西博物馆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国宝级文物鹿形金怪兽的仿品,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载体,使得更多人们可以观赏宝物,从中感受到匈奴艺术珍品的魅力。再比如AR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节目结合新媒体优势,利用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通过多渠道新媒体宣传,将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呈现在观众眼前,使节目渗透的河南地域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感染了观众,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在无形中得到传播。

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挑战。其一是解构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当前新媒体传播迎合“注意力经济”和“碎片经济”,侧重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快速向人们传递信息和理念,在极大推动地域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消解了其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使其精华内容为得到充分传播。其二是新媒体内容的过度娱乐化与地域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传承性不相兼容。新媒体时代为在最短的时间达到传播效果,抓住人们在精神压力与时间压力的双重压迫下对休闲娱乐的需求,生产过度娱乐化的内容迎合受众需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与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初衷相悖。其三是数字鸿沟现象更加明显。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数字鸿沟现象,在许多偏远地区仍然有许多人们接触不到新事物。地域文化传播的覆盖率依旧很低,这种传播的不平衡性使得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依然充满阻力。

2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这种形态中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涉及到网络、触摸媒体、手机交互、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同时,新媒体对包括报纸、杂志在内的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影响,并被称之为“第五媒体”。

2.1传播速度更快

传统媒体本身具有传播速度较慢的问题,相反,新媒体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这一问题。高速的传播成为新媒体的一大优势。在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互动、广泛、娱乐等角度的优势,突破传统传统方式本身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增强传播效率。依托健全开放的网络环境资源,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影响,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

2.2波及范围更广

新媒体自身所独有的高效传播速度使得其本身的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借助新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有效地拓宽了其传播渠道,让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直观生动,一改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形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了解传统文化。借助信息及时及网络平台提供技术及交互支持,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机社交软件的开发应用,为新媒体的传播提供更多元化的途径,使得其波及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2.3呈现方式多样

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的连接性和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同构建组成,借助流量的开放传播,打造出一系列良性传播平台。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等传统方式多样化,如各种新媒体社交平台,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相关的部门也开始注重利用这些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更优质的传播。

3新媒体视域下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

新媒体的发展为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时代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深耕学校教育、创新运用新媒体元素、开发体验式传播形式等路径进行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

3.1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深耕学校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合一的特性,高校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既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此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重视高校阵地,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大学生群体为中心进行地域文化的传播。首先,高校要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开展文化宣传工作。与地域传统文化的相关专家和非遗继承人结对共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造势,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对地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其次,举办相关赛事,推动以赛促学。要结合地方特色举办赛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在浓厚的氛围中激起传播地域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并不断转化为文化传播的实际行动。

3.2创新运用新媒体元素,彰显地域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新媒体时代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要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具有吸引力的文案、生动的图片、感染力强的音频和视频等新媒体元素表现文化魅力。比如陕西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是陕西乃至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但是当前面临着传承的难题,为此需要运用当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设计出契合不同唱腔的声画结合的虚拟动画,同时对外在造型、衣着材质、动作设计进行现代化表达。另外需要在后期配音中发力,寻找既懂秦腔又声线优美的配音演员开展工作,能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在动画版的秦腔中使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感受到秦腔的魅力。

3.3开发体验式传播形式,消除地域传统文化传播隔阂

体验式传播方式以社会大众为基础,重视其参与能力和情感反应,在借助多元化媒介增强互动性的同时增强共情力,从而能够消除社会大众与地域传统文化的距离感和隔阂,提高传播效果。为此当前地域文化传播需开发体验式传播形式,开展书院教育、体验馆、读经课堂等,或者利用新媒体科技创造沉浸式情境增强大众体验感使其对地域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如陕西对皮影文化的传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给皮影这一古老艺术“保鲜”,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传统皮影戏进行了创新表达,开发了沉浸式互动皮影秀《皮影笑传》,不但将皮影经典的云纹、水纹图案融入了舞台设计,而且开发了新的表演形式,在演出中转动舞台让幕后艺人直面观众表演,不但使非遗艺术焕然新生,而且拉近了观众与非遗艺术的距离,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3.4拓展新媒体传播平台,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核心影响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削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主导地位,凸显了移动新媒体和个体传播的优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形成了新兴的强势新媒体传播平台,带来了新旧媒体传播格局的重新洗牌。而依托报刊、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统文化同样面临新媒体文化的挑战,传统媒体机构应积极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运用数字技术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例如,传统的出版企业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读者,应根据不同新媒体终端使用人群的年龄、职业、习惯等方面进行细化,结合自身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出基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化数字形态产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核心影响力。

4结语

新媒体作为社会传播的重要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创新。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每一位中国人所应担当的一个职责。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本身所富有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积极面对挑战和阻碍,加快信息技术革新,有效规避风险,提升文化传播效率,突出传统文化特色,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可,沈妍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4):129-131.

[2]吴.媒介视野下地域文化传播与话语建构[J].中国报业,2020(10):34-35.

[3]林昱萱.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途径[J].传媒论坛,2021,4(05):122-123.

[4]刘娟.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文化学刊,2021(05):103-105.

[5]陈一栋.新媒体思维引导下的传统文化传播[J].新闻战线,2018(06):146-147.

[6]彭欣.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2):233-238.

顶部